•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好消息!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水中大熊猫”活体标本
  • 好消息!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水中大熊猫”活体标本

    时间:2018-10-18 17:55:04  来源:南阳晚报  作者:

    10月15日,新华社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惊现大面积桃花水母,有史以来首次采集到了活体样本进行了报道。当日上午,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就这一奇观采访了淅川县水产局水产工程师刘德中,专家认为,这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继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刘德中介绍,其实,早在几年前,丹江口水库里出现大面积的水生生物,繁花朵朵,引得当地渔民惊奇连连,引来各方游客关注。这些水生物竟然是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桃花水母。

    属于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

    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比恐龙还古老,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到数亿年前,已存在6.5亿年,是地球上一种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腔肠动物,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水产工程师刘德中说,桃花水母通体透明,无头无尾呈圆形,直径长约2厘米,柔软如绸,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游动起来就像飘落水中的桃花在表演“花样游泳”。这片桃花水母群聚于水库中心约1500平方米的水域。

    刘德中介绍,桃花水母对环境要求极高,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只能在水体洁净无污染达I-II类、温度25-32℃、水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方可存活。只因桃花水母活体极为罕见,其珍贵程度胜过陆地大熊猫,号称“水中大熊猫”,属于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也是中国保护动物红色条目中的一级保护动物。

    “早在1999年,丹江口水库就曾发现过桃花水母,2016年又发现100余平方米水域的桃花水母,此次桃花水母大面积现身尚属首次,这与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有着密切联系,极大地肯定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体系。”刘德中欣慰地说。

    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桃花水母活体标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日前发现被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桃花水母,这是丹江口水库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桃花水母活体标本。据新华社报道,长江科学院水环境所研究人员贡丹丹介绍,上个月到丹江口水库核心区采样时,她“透过样本里清澈的水体,看到有一片过去未曾见到的水生生物,它们如精灵般,在水中一张一合,又似蒲公英一样上下飘荡”。她当即意识到那可能就是曾经在丹江口出现过的、她只在文献中见到过的桃花水母。

    这一发现迅速引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机构的重视,相关专家对样本研究后发现,这些体态晶莹、姿态优美、宛若桃花的生物确实是罕见生物桃花水母。

    通过进一步的科学考察,研究人员发现,这片桃花水母群聚于水库中心约1500平方米的水域。这是丹江口水库有史以来,发现的桃花水母群聚面积最大的一次,也是首次现场采集到桃花水母的活体标本。

    刘德中认为,丹江口水库是重要的国家级水源地,水库水质常年达到II类以上。这次大面积发现活体标本,是对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体系有力的肯定。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水库水质整体良好,且逐年向好,2018年8月至9月库区水质明显好于2016年和2017年同期水质,15个库内断面水质为I类至II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