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中流击楫战正酣——写在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召开之之际
  • 中流击楫战正酣——写在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召开之之际

    时间:2018-05-03 15:47:52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归欣 通讯员张崇

    暮春花似锦,攻坚战正酣。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强调:“未来三年,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总攻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奋斗,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577.7万群众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9.28%降至2.57%;兰考、滑县、舞阳顺利脱贫摘帽。2017年的国家考核中,我省进入“较好”行列。

    行百里者半九十。“翻身仗”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仅今年一年,就要完成110万人、33个县脱贫摘帽以及6.29万人易地搬迁的任务。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国生明确指出,要以问题为导向,丝毫不能把扶贫的任务看轻了,丝毫不能把存在的问题看轻了,丝毫不能把能力不足的问题看轻了,真正把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以三大建设为抓手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脱了贫的张定林老人手书对联:“天高山高难超党恩高,爹亲娘亲怎比组织亲”;嵩县所有已建成的易地扶贫安置点,最醒目的位置都刻着“永远跟党走”;舞阳县侯集镇余庄村贫困户杜海欣,拉着即将卸任的挂职干部王凤林久久不愿松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脱贫攻坚,党的领导是根本。2017年以来,我省坚持把加强党建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基本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证、作风保障和能力支撑日益增强。

    以组织建设筑起脱贫“主阵地”。去年以来,我省对673个软弱涣散贫困村统一派驻整顿工作队,不转化不脱钩,目前大部分已实现转化升级。同时,分两批派出2.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并在所有贫困村和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建立3.89万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确保只要有贫困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关怀。

    以作风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2017年以来,我省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转作风、抓落实”贯彻脱贫攻坚始终。履新一月内,省委书记王国生就先后到信阳、洛阳、安阳等地调研脱贫攻坚;今年以来,省长陈润儿多次到贫困地区走访调研,带动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2017年,全省对脱贫攻坚中存在问题的1828名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的124名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召回。通过以上率下、常抓严管,“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日益成为扶贫干部的行动自觉。

    以能力建设打造攻坚“主力军”。当前,措施得力、扶贫有方的党员干部已不在少数,但在一些地方,扶贫干部决心大、办法少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省正制定脱贫攻坚三年培训计划,采取专家授课、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计划年内对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确保攻坚期内脱贫攻坚领域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全覆盖。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让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2017年以来,我省紧密结合省情,着力实施水利、电力、教育、交通、医疗五个专项方案,做好“转扶搬保救”五篇文章,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河南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动实践,以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为核心,稳步提高脱贫质量,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检验。

    产业扶贫夯实增收之基。正阳县大力发展高油酸花生,使之成为农民增收“金豆豆”;南召县擦亮“中国玉兰之乡”品牌,供不应求的优质玉兰让群众脱贫无忧;宜阳县逐步推广艾草种植,群众亩均增收2500元以上……去年以来,我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已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412个,带动贫困人口217.3万人次。

    金融扶贫拓宽增收渠道。2017年,我省建设卢氏县金融扶贫试验区,探索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四大体系”为主要特点的“卢氏模式”。目前,这一获得中央肯定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广,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余额277.44亿元,其中当年新增246.46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社会扶贫强化增收保障。去年以来,我省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变“独角戏”为“大合唱”,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同心同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迅速形成。2017年以来,仅“千企帮千村”行动一项,就有296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293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3.4亿元,帮扶贫困人口24万多人。

    以深度贫困为焦点集中攻坚补齐最大短板

    去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我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贫困县有4个,即卢氏、淅川、嵩县、台前;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贫困村有1235个。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我省实招硬招迭出。

    去年12月,我省出台《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攻坚期内,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据了解,正在加紧制定的《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也将给予深度贫困地区更多的政策、资金倾斜。如2018年起,卢氏县、嵩县、淅川县县级财政承担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自筹资金人均1000元部分,将统一由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解决等。

    针对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我省正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同时,逐年提高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政策的利好,让深度贫困地区信心倍增,不待扬鞭自奋蹄。淅川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长中短”相结合,让更多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卢氏县大力推广金融扶贫,移除群众脱贫路上“拦路虎”;嵩县各部门通力合作,2.75万名贫困群众有望今年年底前全部入住易地扶贫安置点;台前县光伏发电和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贫困户都有了增收渠道……曾经最艰苦的“三山一滩”地区,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

    三年转瞬即逝,攻坚时不我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总攻的状态、决战的姿态、必胜的心态,苦干实干、持续加力,河南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加出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