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他收到一封1977年的信
  • 他收到一封1977年的信

    时间:2018-01-26 15:37:5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

    从河北到山西,又从山西到河南,一封老战友写的信辗转千里,历时41年,最终“寄”到了开封老人蔺洛涛手中。找寻四年,山西集邮爱好者远赴河南,只为帮老人了却心愿。

    【迎接】

    远道而来的客人

    只为给老人送封信

    1月21日上午,河南开封,97岁的老人蔺洛涛有些坐卧不宁,不停地向门外张望,“还没回来吗?”历经沧桑的老人家很少有如此不淡定的时候。

    “去接了,一会儿就回来,别急。”家人的安抚让老人安稳了下来,嘴里又喃喃了几句后,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

    随着开门声,大儿子蔺承恩领着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进了屋。“老先生,您好啊!”中年人很是激动,上前就握住了老人的手。

    他就是让老人惦念的远方来客,来自山西太原的靳凌震。

    靳凌震与蔺洛涛远隔千里,也素不相识,这次来,是给老人送信的,一封写于1977年的信。

    拿到这封已经发黄的信,蔺洛涛的手都有点抖,“这信里面写的人和事我都记得,真是见字如见面啊!”

    【往事】

    战争年代的莫逆之交

    在蔺承恩看来,能让老父亲和靳凌震都如此激动的原因,除了这封信,还有这封信装着的情。

    “父亲沧桑一生,早已经宠辱不惊。”但这封信的到来,还是让老人心起涟漪,又想起了曾经的往事、昔日的故人。

    写信的是蔺洛涛的老战友王锡龄。王锡龄生于1908年,河南项城人,行伍出身,1949年1月的时候任国民党第40军264师少将师长,当年5月5日在河南新乡参加起义。

    当时,蔺洛涛任国民党河南省军管区司令三处处长。那次起义,就是蔺洛涛和王锡龄共同策划主持,但由于有人泄密,王锡龄被抓,并被判处死刑。利用和当时的军管区司令是老乡的关系,蔺洛涛想方设法将王锡龄救了出来。从此,二人更是成了莫逆之交。

    【激动】

    一封迟到了41年的信

    最终回到了老人手中

    人生之路虽然不同,但两位战友之间的感情从未断过,“(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还来开封看过我。”老人还记得,王锡龄来看他时,在门外还整理了衣装,打了报告,“这就是多年的战友情。”没想到,那次见面成了两位老人的最后一面。1982年,王锡龄病逝。

    其间,二人之间书信不断。就像这封写于1977年1月15日的书信一样,信中的内容也仅仅是叙叙战友之情,聊些家常,但每次看到信,“就像看到彼此的人一样,都能想起年轻时候的样子,回忆起那时一起经历的事。”

    这封信为何历经多年,辗转多地,后来出现在太原的古玩市场?如今已经很难弄清楚。但对于老人来说,这封迟到了41年的书信,通过山西的集邮爱好者靳凌震而到了自己手上,还是让他无比感慨。

    【心愿】

    找寻四年

    只为帮老人了却心愿

    “还真得多谢谢你,跑这么远给我送过来。”被蔺洛涛握着手,靳凌震说自己也很激动,“能帮老人完成一个心愿,我也很高兴。”

    其实,寻找老人的行动,靳凌震从四年前就开始了。他平时就喜欢收藏邮票和古钱币,四年前一个朋友淘回来了这封信,因为上面有一张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念邮票。

    他发现这封信是打开的,就看了里面的内容,见是老战友之间的书信,他萌生了找收信人的念头,“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他们这些老战友会不会因此而失联呢?”

    之后,他就在贴吧上发了帖子。而前几日,他又翻出了这封信,再次发帖。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帖子被蔺洛涛的小孙子看到,终于让书信物归原主。

    奔波千里,靳凌震说,自己不仅不辛苦,还收获颇多。“帮老人了却心愿,是后辈应尽之责。老人对我说得最多的是‘只有国富民强,国家才有和平’。我想,这次送信经历对我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生难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