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汤阴县新时代农民夜校 七旬老人笔记记满三个本子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汤阴县新时代农民夜校 七旬老人笔记记满三个本子

    时间:2017-12-18 16:04:13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农民正在上夜校

    知识竞赛现场

    大河报记者高志强牛静芳文图

    核心提示|睿智的周文王在这里演绎出博大精深的周易,叱咤风云的抗金将领岳飞诞生于此。这就是豫北千年古县汤阴。如今,这座千年古县正展现出新的青春与活力,走在汤阴的大街小巷,迎面扑来的是清新之风,务实之风。该县开展严党风、抓政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等“五风”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农村发展的振兴战略,一个充满着新风尚的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新时代农民夜校,七旬老人笔记记满三个本子

    12月14日,入冬的第一场雪将豫北大地银装素裹。记者来到汤阴县白营镇,正好赶上了在这里举办的一场特殊的知识竞赛——“贯彻十九大全民大学习白营镇学习十九大知识抢答赛(农民专场)”。该镇以区为小组分成8队进行了比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开始抢答!”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郭婷婷的话音一落,各区代表立刻抢着按下抢答器。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到抢答器的村民熟练地答道。

    “完全正确,加十分!”现场的拉拉队中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陈王区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来自北陈王村的张桂祥大爷今年71岁,代表张盖区参赛获得了参与奖。

    “这些题我们都会,就是我们这组人年纪大了,按抢答器太慢了,没抢到机会。”张桂祥有点遗憾地说道,自己为学好十九大精神,一个月内光记笔记就记了满满三个本子。

    记者在他随身带的本子上看到,笔记本内不仅记满了笔记,有些地方还专门做了标注,用红笔画了起来。

    当晚6时许,夜幕四合,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的蛋鸡养殖专业户闫军喜正在家中吃晚饭,随着“嘀嘀”的声响,闫军喜猜测村民微信群有人发消息了。

    “十九大代表报告团成员孟瑾今晚7点来到我村宣讲十九大精神,并就‘三农’话题与广大村民进行交流。”打开村民微信群,这样一条醒目的消息让闫军喜顿时兴奋起来,他推开饭碗就往村委会“农民夜校”会议室跑去。

    此时,向阳庄村两委“农民夜校”会议室内已是灯火通明,屋子虽不大,却挤满了前来听讲的村民。

    “我是搞养殖的,今天得问问孟代表关于中央的养殖政策和土地政策。”闫军喜一进屋就和村民们聊了起来。

    孟瑾是十九大基层代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卷烟厂设备管理部的一名项目管理员,当晚是受向阳庄村党支部书记葛树芹邀请,前来为村民上课。

    面对教室里翘首以待的农民朋友,孟瑾除了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还特地讲解了十九大上和农民息息相关的政策,30多名夜校村民认真聆听并不时记录。

    而此时,白营镇北陈王村的“农民夜校”正在热烈进行中,当晚是汤阴县农业局索好飞正在为村民宣讲解读新农业知识和入冬农作物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样的方式俺喜欢,俺平时白天上班没空。现在好了,农民夜校把大家集中到一块儿学习,让俺看新闻、学政策,俺跟别人聊天也有话说了。”培训结束后,村民张海洋高兴地说。

    “每周一和周四是我们集体学习的日子,所有党员和村民都可以来这里学习十九大知识。在平时,这里也对村民开放,大家可以利用琐碎时间来这里学习和讨论。”白营镇党委书记李明说,他们平时还通过微信群、QQ群等载体,组织开展线上学习,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方位、多层次传达给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白营镇落地生根。

    一个多月以来,已有12万余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学习

    随后,记者相继走访了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宜沟镇向阳村、白营镇北陈王村、伏道镇夹河村等,发现各地均在开展“夜校”活动。

    “夜校”在汤阴何以兴起?随后,记者多方了解到,“农民夜校”的兴起源于汤阴县县委书记宋庆林,为了让大家将十九大报告“学懂弄通做实”,他提议:立足汤阴实际,建立县委机关夜校制度和农村农民夜校制度,从11月初起在全县开展“贯彻十九大全民大学习”活动,借此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这个提议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通过,农民夜校便在全县各村开展起来。

    “以前吃过晚饭没啥事儿了我就去约邻居打麻将,自从有了这个‘夜校’,我就经常来这里听讲学习,不仅能够了解党的相关政策,还能学到不少知识,真不赖!”宜沟镇向阳村的大姐董民叶告诉记者,通过学习,村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村里的风俗习气也改善很多,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团结了。

    “以前我都是通过电视了解十九大,现在是在‘夜校’进行学习,有啥不明白的还有人专门给咱解答,现在我更加深切体会到了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向阳村的村民王全喜告诉记者。

    目前,汤阴县“农民夜校”已在全县298个行政村全面铺开。为方便党员群众网上学习,全县298个行政村分别建起了免费WiFi网络,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微信群,搭建“万人e课堂”,组织县直局委及298个行政村的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十九大精神。每天早中晚推出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由各个群主同步推送到各类微信工作群。

    一个多月以来,已有12万余名党员、群众参加了学习。一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正在全县蓬勃掀起。

    如今,“农民夜校”在汤阴县“火”了起来,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全县50余万党群干部感受到了温暖,增添了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

    学习催生新风尚,美丽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宋庆林最初的设想,没有落空。

    如今,在“农民夜校”里,从最初的十九大报告解读,扶贫攻坚政策,到“五风”建设、好人好事评选、三农知识培训等,“农民夜校”的平台作用在不断拓展,学习氛围也不断浓厚……

    学习促进大提高,催生新思想、新变化,美丽乡村新风尚在汤阴县慢慢开花结果。

    12月15日下午,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一进村口,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小独院,除了草丛中些许薄雪外,很难看到其他杂物。虽然不是城镇,却不逊于城镇,更比城镇多了一份宁静安详。

    这里就是全国文明村镇、著名的美丽乡村和生态乡村。在这里“五风”建设与田园风光有机融合,让冬日里的部落村暖意融融。

    “婚礼办得很满意,整个婚礼下来就花了2万多。”说起给儿子办的婚礼,村民邢红艳笑得合不拢嘴,儿媳妇虽是外地人,却没有把“高价彩礼”的习俗带进部落村。村里现在倡导红白事一切从简,比起以往省了不少钱。

    培育良好的民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村里详细制订了村规民约,并专门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民调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通过每年开展的文明户、好儿媳、优秀党员、先进村民代表评选活动,号召村民向身边榜样看齐。

    该村村支书邢峰告诉记者:“我们村除了‘农民夜校’,还积极开展‘五风’建设,成立‘功德银行’,村里专门有一个本子,记录村里的好人好事,村民每做一件好事前来登记,我们就会根据事件的大小给出奖励,最低奖励一袋盐。”

    记者在该村村委会一间办公室内看到,桌上放着一个登记好人好事的本子,旁边放着贴有“奖品”标签的食盐、醋和围裙等。

    “这是做了好事登记后领取的奖品,我们每到年底还会进行总结,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和感动韩庄人物、感动汤阴人物,再对获奖人进行表彰,奖励有太空被、自行车等。”邢峰告诉记者。

    这种树新风的“功德银行”“存”进去的是爱,淳朴的民风,收获的是感动和真情,而榜样与模范的力量则如雨后春笋,吹起了“新风”。

    “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幸福。”这成了全体村民的心声。

    “‘五风建设’不是临时的,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平台。将来,夜校既可以是农民学习先进知识的地方,还可以是出谋划策的地方。只要这个阵地在,人民的力量就在。”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说,今后,该县将继续大力推进“五风”建设,目的是转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树立新风尚,汤阴在路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