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带你走进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揭开PICU的神秘面纱
  • 带你走进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揭开PICU的神秘面纱

    时间:2017-04-06 00:03:48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龙

    picu里,总是一副紧张忙碌的景象

    大河网讯 ICU(重症监护病房),一扇厚重的隔离门,将其与外界完全隔开,门内是危重病人和紧张工作的医务人员,门外是焦急等待的家属。这是一个与死神争夺生命、没有硝烟的战场。

    今天,大河网为您揭开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以下简称“洛阳市妇儿中心”)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神秘面纱,讲述这个历来被医护人员视为最艰苦的“战场”上发生的故事。

    PICU里的医护人员被比作“特种兵”

    洛阳市妇儿中心PICU门前的走廊里,家属们三三两两,或蹲或站,日夜守在门口,只为能离病房内的孩子近一点。PICU大门每次开合都牵动着家属的心。哪怕门开关只有几秒钟,他们也要起身向内看一眼。病房门口的一个房间,本是医生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家属们的休息室。这个房间的墙上,密密麻麻挂了数十面锦旗,无形中成为患者家属们的精神安慰。

    换衣服、鞋子,戴上帽子、口罩,洗手消毒,才得以从门外进入PICU。宽敞明亮的病房里,靠墙、靠窗摆着两排病床,闪烁的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着心率、氧饱和度、血压等数字,呼吸机、输液泵等设施环布在病床旁。医生和护士穿梭在病床间,一副紧张忙碌的景象。

    和普通病房不同,重症监护病房内洁净程度非常高,里边患病的孩子免疫力较低,一旦家属携带细菌病毒入内,感染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一切护理工作全凭护士承担,他们又被称为护士中的“特种兵”,医生也是如此。

    当天的病房里有22个患儿,医护人员要不停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一刻的疏忽,他们就可能面临危险。护士长刘静说,最多的时候收过30多个患者,从刚满月到十几岁的都有。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这是洛阳市妇儿中心PICU每位医护人员时刻铭记在心的工作目标

    还没结婚却早已体验“父母”角色

    年龄在28天以上的危重患儿会送进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治疗,病情平稳后才被转往普通病房。因为病痛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他们往往用哭来表达情绪,除了日常护理,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重点。PICU里的医生护士,不少都还没有结婚,却早早体验了“父母”的角色。

    3岁的豪豪刚转到PICU两天,随着病情的好转,有了一点精神就开始哭闹着要找妈妈,情绪不稳定也导致他对治疗不配合,护士刘晓洁和王璐拿玩具和好吃的轮流逗他,怕他呛着,王璐抱起他靠在肩膀上轻轻拍着,这才让他止住了哭声。

    护士刘晓洁和王璐都还未婚,然而照顾起孩子却相当老道。除了给小患儿输液、打针,还要给他们喂奶、换尿布,哭闹时甚至还要唱歌、讲故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医护人员们还经常自掏腰包给患儿们买玩具,想办法让他们尽快适应。

    年轻大夫李乐乐今年3月时抢救了一名6岁的重症肺炎患者,见她非常想家,李乐乐买来彩色卡纸和水彩笔,教她用简单的文字给父母写信,还陪她制作贺卡,孩子出院时,亲手制作了几张贺卡给医护人员做礼物。

    5岁的小胖出院时,抱着医生的脖子哭着不愿走;一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PICU住了近1个月才痊愈,临出院时一直搂着主管医生叫“妈妈”……这些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有的患者家属为了表示感谢,要给医生塞红包,被拒绝后又想办法给医生交话费甚至发微信红包,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们就取了钱一分不少的给患儿交了住院费。大家笑称这为“套现”,也希望患者家属不要再送,因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并不会因为有没有送红包而有所偏向。

    科主任方柯南正在查房

    在PICU工作要负责任能吃苦

    愿意留在PICU工作的,往往都是愿意付出的人,因为这里要比普通病房辛苦太多。

    医生张会兵一上午都没闲着,和同事们为一位患儿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查房、下医嘱写病历,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完全忘了自己昨天还是打着吊针的病号。工作到忘我,在PICU里一点都不稀奇。

    对待自己的病不在意,但抢救起病人毫不含糊,把不少患儿从鬼门关拉回,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医生倪婧雯抢救过一个溺水儿童,被家长找到时已经漂浮在水面上,送到洛阳市妇儿中心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经过全力抢救,近一周时间患儿终于醒过来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患儿对任何液体都非常排斥,连口水都不愿意喝,倪婧雯耐心为她做心理干预疏导,慢慢扭转了她的情绪,最终痊愈出院。

    在PICU,什么样的患者都可能会遇到。今年2月,一个掉入化粪池的一岁多小患者被紧急送来,吐出来的污物让整个病房都臭烘烘的,医护人员为孩子洗胃、换衣服、清洁身体,连耳朵眼里的污物都用细棉棒一点一点清理干净,抢救了四五天终于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旦当了PICU的医护人员,就意味着不可能准时下班。白班原本从早上8点上到下午6点就可以下班,但对PICU的医护人员来说,忙到晚上七八点能走就算是正常下班了。如果上夜班,仍要上午8点到病房,查看完病人写好医嘱才能回家,休息一下午,要从晚上6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8点,再接着交接完自己负责的病号,回家时基本已将近中午。

    工作强度太大,以至于医护人员经常要靠浓茶、咖啡或红牛来提神,在家休息的时间也要随时预备着被叫回来抢救患者,手机常年不关机,甚至洗澡时也要把手机放到浴室里。洛阳市妇儿中心儿科主任、PICU主任方柯南这几年几乎没有在凌晨两点之前睡过觉,要随时应对突发的求助,半夜赶到医院抢救病人也是常事。

    理念超前发展速度惊人

    从2009年成立时只有3张病床,发展至如今20余张床位,从最初只有1台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发展至如今11台有创呼吸机、6台无创呼吸机、1台转运呼吸机、30余台心电监护仪,这几年间,洛阳市妇儿中心PICU的发展速度惊人,已经从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科室,发展成为豫西地区规模最大、救治力量最强的PICU。

    这一切,凝聚着方柯南极大的心血。自2010年开始他任PICU的主任,科室综合力量得以不断提升,2014年洛阳市妇儿中心乔迁新址后,PICU的环境、设备和诊疗技术有了极大的改善。之所以发展迅猛,离不开医院领导的支持,更与方柯南超前的理念有关。

    ICU镇静镇痛指南刚一经发表,他就率先在PICU推广使用;成人床旁超声刚在国内大医院开展,他就派医护人员前去学习并在儿童中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等技术更是在PICU内常规开展……重症医学科代表着一家医院诊疗水平的最高水准,只有医护人员的理念足够先进,才能一直站在医学发展的前端,才能给予患者更好的救治。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中,把PICU分为三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洛阳市妇儿中心的PICU已然超越第一级,方柯南和同事们的目标,正在朝着第二级迈进。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是洛阳市妇儿中心PICU每位医护人员时刻铭记在心的工作目标。在这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张扬 刘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