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蓝天碧水惠民生(民生)
  •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蓝天碧水惠民生(民生)

    时间:2017-08-25 17:41: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郭同欢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蓝天碧水惠民生(民生)

    信阳黄柏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属于革命老区,近年来依托优良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和观光旅游,走上脱贫富民之路。图为豫南黄柏山梯田。王天定摄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蓝天碧水惠民生(民生)

    郑州郑东新区CBD风光。人民视觉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河南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蓝天碧水惠民生(民生)

    记者任胜利

    “建筑材料摆放混乱,立即整改!”“这有黄土裸露,马上安排人覆盖!”酷暑中的郑州,环境监管网格员邓晓阳满身汗水,顶着37摄氏度的高温,正在巡查郑州市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美景园工地。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发展与环境和谐,二七区是河南的一个缩影。二七区构建了网格化大气污染防治体系,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公安视频监控中心、数字化指挥中心、大气办等9个单位的监控资源设备,在郑州率先利用光纤传送视频影像至监控平台中心。目前已建立458个网格,形成覆盖全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大气污染防治网络。

    目前,河南省实行了市、县、乡、村四级环保监管区域包干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形成“街巷定界、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管理模式,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监管。

    河南上下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铁留痕:推进依法保护、治理,持续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群众关心的大气、水、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逐步解决;持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时间表和任务书;明确生态环境损害34种具体追责情形,规定“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终身追责”。仅2016年,河南就查办环境行政执法案件4682起,罚金达4.4亿元。

    “天变蓝,水变清,鱼变多,城变美,太高兴了!”鹿邑县的王秀兰获得感强烈。今年以来,河南PM10、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两降一增”。

    河南省环保厅统计数据显示,18个省辖市优良天数由2014年的183天,增加到2016年的196天,增加13天。18个省辖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与2014年相比大幅度减少。今年与2013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增加5.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河南完成2800个村庄环境治理,建成924个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创建国家级生态县3个、省级生态县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04个、省级生态乡镇581个,国家级生态村7个、省级生态村2826个,600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不是看漏接电话,而是看空气质量。”灵宝市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大会小会说生态,茶余饭后说环保,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河南谋划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遵循。

    豫来豫好

    相声、小品、歌舞、戏剧……要啥有啥,这演出看着真得劲!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写老百姓看得见的事,演老百姓瞧得上的戏。特别是儿媳妇不孝顺婆婆那个小品,简直就是发生在俺们身边的事。

    送戏下乡,让俺在家门口看上大戏。见到平时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大明星,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真符合农村人的口味。只要有空,俺就拉着家人一起看演出。你别说,经常看戏、看演出,慢慢就把“大道理”听懂了,“大政策”记住了。

    ——渑池县天池镇芮沟村村民艾保子

    (高艳敏整理)

    我们村是个贫困村,我毕业后在外办画室,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就想到了山清水秀的家乡。可回村一看,一到用电高峰期总是停电。真怕房子盖好了,写生的人来了,没电咋办?我拿着筹到的120万元资金,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投资。就在这时,国网嵩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帮村里改造电网,用电高峰期再也不停电。

    这下好啦!我把老屋翻盖成能容纳200人住宿的4层楼,联系省内美术培训学校,成功吸引1500人到三合村写生。见我成功了,许多村民返乡盖房,建了20多家旅馆,可以同时接待近700人住宿。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冯亚珂

    (石亚博整理)

    我从部队复员回乡后,把在军队激发起来的写作爱好,深植于家乡厚重的土地,一边谋生,一边创作诗歌。现在已发表诗歌、散文1600多首(篇),出版了3部作品集。

    更令我高兴的是,我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兄弟的喜欢。在村里,不少人经常跟我一起品鉴诗歌,探讨诗歌创作。受他们的鼓励和启发,我开办了一家文学社,辅导中小学生和农村文学爱好者习诗作文。经济发展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物质层面跃升到精神层面。所以,我的诗歌才会有人看,农民诗人才会在田野上有更多知音。

    ——中国作协会员、栾川县农民诗人李刚

    (赵 琼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