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速冻食品创新 今后早餐店吃的手抓饼、包子可能也是速冻
  • 速冻食品创新 今后早餐店吃的手抓饼、包子可能也是速冻

    时间:2017-08-22 19:03:38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作者:魏蔚

    速冻食品创新 今后早餐店吃的手抓饼、包子可能也是速冻

    超市里正在售卖的冷冻食品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吴军

    以前,一提起速冻食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汤圆和水饺,现在,你在早餐店吃的手抓饼、包子、菜角和糖糕等,很可能也是速冻食品。

    8月18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大会透露,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食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被誉为食品工业中的“黄金产业”。

    据了解,预计未来5年,中国速冻面米制品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3%以上,行业迎来新的井喷期。速冻食品行业为何能蒸蒸日上?

    【现状】

    速冻食品行业

    已成为“黄金产业”

    被业内称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专业程度最高”的第十届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大会于8月18日至20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连续10届都在郑州举办,原因是什么?

    “河南不但是人口大省,还是粮食大省和食品制造大省,其生产的冷冻食品在全国地位显赫,郑州一直被业内称为‘速冻食品之都’。”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大会的发起人、中国食品报社社长助理穆培龙称,河南食品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二。

    1992年,第一颗速冻汤圆产自河南的三全公司。如今,全国每10个速冻汤圆中有6个产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4个产自河南。

    肯德基的油条、必胜客的比萨、味千的拉面、呷哺呷哺的牛肉,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河南造”。而你每天在早餐店里吃的手抓饼、包子、芝麻球、菜角和糖糕,很可能也是速冻的。

    2005年起,速冻食品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05年我国速冻面米制品产量约为128.97万吨,2014年约为528.2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16.96%。其中, 2013 年速冻面米制品行业的产值约为400亿元。

    “我国速冻面米制品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行业成熟度比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都高。”业内人士称。

    “速冻食品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食品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被誉为食品工业中的‘黄金产业’。”第十届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大会开幕式上,有关专家这样点评。

    【观点】

    当城镇化率超过50%时

    速冻食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昨天好不代表明天也好,速冻食品行业以后会如何发展?

    对此,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陈振杰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预判。

    “第一,当一个地方的城镇化率超过50%时,该区域的速冻食品将爆发式增长;第二,当一个国家中等收入人群增幅显著并成为中流砥柱时,人们对速冻食品的需求上升显著;第三,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后,也会给速冻食品消费带来巨大推动。”

    而今年6月中旬,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7)》称,2016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5%,2017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突破50%。

    根据行业预计,中国速冻面米制品行业未来5年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将为13%~17%,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陈振杰认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将会迎来井喷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认为,两个因素可以带动速冻食品消费:一个是房地产消费,一个是汽车消费。

    【挑战】

    经销商不再只卖产品

    还卖服务

    行业有“钱途”,企业就一定发展得好吗?这可不一定。

    8月18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冷冻食品产业峰会”上,多家企业的负责人称,最近半年来,销量虽然没有下降,但成本在一直上升。

    陈振杰称,随着冷冻行业的发展,原有的省代、市代等代理经销商的模式正向扁平化发展。

    “这种扁平化模式,可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河南华英集团副总经理胡奎称。

    星星冷柜负责销售的党姓经理称,以前经销商只负责把冷柜卖出去就行了,现在还得负责售后上门时间、有效性、故障造成的货损、赔偿等。

    “这些都是以前没遇到的问题,现在都归我们经销商管,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党姓经理说,销量是没下降,但支出多了不少。

    陈振杰称,整个速冻食品行业的销量确实在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是数据上的一味增长,它会对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有想法、有资本、有执行力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转型】

    专注:

    在一厘米宽的地方

    挖一公里深

    面临挑战,速冻食品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

    山东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博说,要少一些模仿,多一些创新。

    如何创新?张博的建议是,可以从设备升级、营销模式升级、管理模式升级等方面着手。

    河南霍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霍元中则建议,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走差异化道路。

    “心无旁骛,在一厘米宽的地方挖一公里深,一定会有所收获。”说这话的是河南百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彪。2008年,当了20年警察的他辞职下海,10年后的今天,百川在国内植物蛋白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

    霍元中还建议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区域优势。“大品牌的优势在于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能力,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先成为某一区域的地方强势品牌。”目前,霍嘉公司就把西北地区打造成了自己的优势区域。

    创新:

    速冻食品向西餐“取经”

    “那种‘一款产品卖全国,一款产品卖多年’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郑州容大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朵庆恩称,近年来,发生在速冻食品行业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创新不再集中于大品牌,很多新品都是从二、三线品牌蔓延到大品牌的。“汤圆、水饺最早是大企业开始做的,后来小企业跟风生产。后来兴起的水果汤圆也是大企业推出后,中小企业看好开始跟进。”朵庆恩说,水果汤圆是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创新的最后一个产品,此后,行业再出的新品,如手抓饼、红糖锅盔、蛋黄流沙包等,都是中小企业推广后,大企业才跟进生产的。

    朵庆恩认为,跨界也是一种创新。

    比如,最近两年比较火的三全私厨系列水饺和思念牛魔王系列水饺,其实都是速冻食品借鉴西餐的结果。而三全的蒸蛋糕、千味央厨的蛋挞等,是速冻借鉴烘焙的结果。

    “这种创意对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来说,吸引力很大,值得尝试。”朵庆恩说,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速冻食品在餐桌上的占比较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速冻食品品类太少,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如果速冻食品企业能从地方特色小吃、西餐、烘焙中找到创新的灵感,则可以弥补速冻食品品类不足的短板。

    以后的速冻食品行业还会有跟风生产吗?

    朵庆恩称,可能还会有,但频率会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向差异化方向发展,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独特产品作为主打,就会降低产品同质化程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