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度观察⑤:建要高标准 管要精细化
  • 【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南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度观察⑤:建要高标准 管要精细化

    时间:2017-08-18 18:24:5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首席编辑娄恒

    系列报道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度观察④: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度观察③:做好以业“兴”城大文章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度观察②:科学规划是第一要求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①:“提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本报记者谭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城市环境好不好、竞争力高不高,既要靠建设,也要靠管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管理粗放不到位,服务滞后跟不上,服务意识差,群众不满意;车辆乱停乱放,占道施工经营,市容市貌脏乱差。这些都是我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要清除的城市管理“顽疾”。

    百城“提质”,既要建设提质,更要管理提质。建要高标准,管也要精细化。

    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服务,从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寓服务于管理和执法之中,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科技和社会自治等手段,努力做到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实现城市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四篇文章”谋建设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怎么建,每个地方政府都在思考。探索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大文章,城市未来发展可期。

    过去,禹州和汝州都是离河而建,如今却是依河发展,河流形成了城市的轴线,让城市温润灵动起来。做好以水“润”城的文章,联通水系、开辟水源、保护水质是重中之重。

    城市不能满满当当,绿色空间的分布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做好以绿“荫”城的文章,城市规划要舍得把黄金地段留给绿地。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知道人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一座城市一种文化,登封少林文化、夏邑长寿文化、禹州钧瓷文化等,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记忆。做好以文“化”城的文章,各地正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涵养城市品质。

    城市发展如果没有主导产业支撑,就无法更好地提供就业岗位、集聚转移人口、提高居民收入,势必会出现“过度城镇化”。做好以业“兴”城的文章,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各地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联动。

    精细智慧抓管理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一些城市规划建设得好,外表光鲜亮丽,“硬件”设施不错,但如果城市服务管理这个“软件”版本低,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

    6月30日,河南省城市管理和执法监督局挂牌成立,这是我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提速的标志。9月底前,我省所有县市都将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并全部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

    依法治理,是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一脉相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裴志扬说。

    作为一个城市的“脸面”,市容市貌代表城市的管理水平。当下,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我省正以“四治”为重点,努力做好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和公共服务治“差”,建设秩序优良、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美丽城市。

    精细化管理不仅带来市容市貌的变化,也带来了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风生水起,正在改变着我省城市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政府管理领域“互联网思维”的具体体现。

    如今,在长葛市,如果窨井盖丢失了,长葛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的信息员发现后,会第一时间通过手机上的“处置通”专用软件上报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会立刻通知长葛市住建局派专业人员在24小时之内处理并反馈,最后由信息员确认后“销案”。以前,这样一个过程需要15天时间,现在有了数字化城管系统,只需要3天就可以圆满解决。城市管理不仅更精细,也更“智慧”了。

    随着全省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省辖市基本上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并正在向县级城市延伸推广。首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45个市县中,已有14个市县建成了数字化城管平台。

    文明创建促“提质”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是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应有之义。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既有“城市病”的问题,也有“农村病”的问题。一些农民进了城,却保留着农村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与城市文明不适应。

    而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恰恰就是提升城市功能和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正如省长陈润儿强调的那样,通过文明城市这一抓手,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文明。

    行走中原,首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市县,文明城市创建如春潮涌动。

    在清丰县采访,富有底蕴的城市文化内涵、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市民面貌让记者印象深刻。“面对城镇化建设的浪潮,清丰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坚守城市个性,锻造‘厚德、包容、创新、笃行’的清丰精神。”清丰县县长刘兵说,清丰县还专门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2400平方米的“清丰好人馆”,传递好人正能量。

    “如今,文明城市创建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充分发挥文明城市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优势,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重要载体,以创促建、以建促创,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程度和文明程度,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方向更明确、内容更丰富、影响更深远。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郑州、洛阳、濮阳、许昌、济源5个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开封、新乡、漯河、南阳、信阳、驻马店6个城市入选全国地级提名城市,占省辖市60%以上。8个市县入选全国县级提名城市,47个市县入选省级文明城市,32个市县入选省级提名城市,全省创建覆盖面达到80%以上,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创建格局。

    建设塑造城市的“骨干之躯”,而管理打通城市的“血脉之源”。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持续推进,一批批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一批批精细智慧的管理之城,正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