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我为故土写“乡愁”
  • 我为故土写“乡愁”

    时间:2017-04-01 23:36:01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何小千

    本报记者 覃岩峰

    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留住乡愁并不容易,但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为此奋笔疾书。

    昨日早上7点,郑东新区金光路办事处刘江村56岁村民师福义,像两个月来一直做的那样驱车赶往村委。不同的是,之前他是和村民们忙着编写村史村志,而昨天《刘江村村史》已完成四审,将在当天交付准备印刷。

    “自打记事起,俺们村就没有编过村史村志,听说要写村史出书,群众高兴坏了。”翻开厚厚一沓用A4纸打印、线绳精心装订的《刘江村村史》,老人喜不自禁。

    1988年到1997年,老人是刘江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为数不多年长的文化人。“群众高兴的理由很简单,你想想,东区这些年发展太快了,稍不留神就又起了那么多的高楼大厦,老照片、老牌坊、老邻居,我们这一辈人总得留点东西给后人。”师福义说,前年刘江村升级改造了,村史就是要告诉大家,老的刘江村在哪,刘江村都有些啥?这是给老人们的回忆,也是给孩子们的传承。

    4个老人一个编辑部,有的收集照片,有的外出采访,有的认真校对,每天工作不下8小时,但师福义说,这样的日子特别充实,有劲。特别是村民的支持让自己很感动,很多村民知道要写村史,都从四面八方往村委大院跑,主动提供照片等资料。

    “老师,咱们村的书啥时间出来啊?”上午8点,走进村委大院,村委的干部挨个给师福义打招呼,询问村史进度。

    “马上就要印了,这月底保管给送你家去。”师福义高兴地一一回应。老人还记得去年11月30日,刚刚接手村史编写任务时,村里的人见面就开始这样问,一连70多天,熟悉的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1300多口人,300多户,一户一本也得300多本吧。”上午10点,和村委干部一起到办事处来送最后的定稿,师福义依旧惦记着给乡亲们的承诺。

    “老师,放心吧,肯定管够,不够随时开机再印。”办事处工作人员说,目前,金光路办事处5个村的村史村志都差不多写完了,月底前就能陆续印刷。将来各个安置小区都会建村史馆、文化馆,这些也是为以后的文化回迁打“前站”。

    工作人员的话让师福义心彻底踏实下来。老人说,故土难留,但留住乡愁,也就留住了文化,留住了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