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记者走访广州、深圳、杭州 看人家如何实施垃圾分类
  • 记者走访广州、深圳、杭州 看人家如何实施垃圾分类

    时间:2017-04-01 23:32:44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张黎光

    记者走访广州、深圳、杭州 看人家如何实施垃圾分类

    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不自觉,环卫工就成为广州市垃圾分类补漏的重要的环节。

    □记者 朱建豪 文图

    核心提示|郑州垃圾分类倡导了18年,有不少收获,却难见成效。作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从2000年就开始探索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实施了17年,这些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到底是怎么实行的?上周,记者连续6天走访杭州、广州和深圳3城,从居民家中到垃圾处理场,见证了家庭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分类之旅。

    垃圾分类 第1步

    居民在家中分类,扔垃圾需定时定点

    志愿者教给居民的最简单分类方法:“干湿分离”

    65岁的刘先生家住广州市越秀区华乐街一老旧小区,2012年,广州加大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刘先生所在的小区因人口流动性小,管理方便,被列为试点小区之一。

    那一年,每逢周末,总有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年轻人到刘先生家里,一样一样告诉刘先生,垃圾要怎么分类。

    “干湿分离,湿的是厨余垃圾,干的是‘其它垃圾’。”刘先生说,以前,垃圾囫囵扔进一个垃圾桶,现在不一样了,剩菜剩饭、烂菜叶菜根和果皮要放一个垃圾桶,其它垃圾要放在另一个垃圾桶。为了垃圾分类,刘先生添置了4个垃圾桶,每个房间再加一个垃圾桶。志愿者告诉他一个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干湿分离。”刘先生现在已能熟练地将生活垃圾装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家里的垃圾桶装满后,扔垃圾不是随时都能扔。刘先生的小区里设置有垃圾回收点,摆放有两个垃圾桶,垃圾桶上标注着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字样。这两个垃圾桶,每天上午7点到9点和下午的6点到8点开放,允许居民投放垃圾,过了这两个时间段,垃圾桶会被锁上。

    除了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广州市在每个社区设置了有害垃圾回收处,用于回收居民的过期药品、有害物质等垃圾。此外,每个社区还设置了废旧衣物回收箱。越秀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居民的有害垃圾和废旧衣物都是极少量的,如果每个小区都摆放垃圾桶回收这两类垃圾,会增加很多转运负担。

    和广州不同的是,杭州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里,设有多处垃圾回收点,每个回收点被做成灰色小房子,垃圾投放口分为两种颜色,绿色的窗口接收厨余垃圾,黄色的接收其它垃圾。小区门口还摆放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可回收物的垃圾桶主要回收一些尚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饮料瓶、纸箱等。

    在杭州、广州和深圳,垃圾投放、转运都有时间限制,这样能防止垃圾堆积污染环境。目前,三城均在大力推行分类垃圾的“定时定点”投放。但是,走访中发现,在错过投放垃圾时间后,仍有居民把垃圾直接扔在垃圾桶旁的地面上。环卫工坦言,这是个别居民素质问题,他们也很无奈。

    垃圾分类 第2步

    环卫工补漏分拣、分类进各类中转站和清运车

    居民垃圾不分类,环卫工一个上午至少翻20个垃圾桶

    在广州街头,一些小区围墙边用绿色栅栏围起来的“小屋子”不时映入眼帘,这些“小屋子”有一圈仿草坪栅栏,栅栏内摆放着垃圾桶。这个“小屋子”负责收集附近多个小区的垃圾。

    在刘先生所在的小区,每天上午9点之后,会有环卫工人将两个垃圾桶从小区里拉到附近的“小屋子”里,进行分拣。环卫工曾师傅说,一些居民比较自觉,一些不太自觉,垃圾不分类就直接扔到垃圾桶了,由于不同的垃圾转运车只转运不同的垃圾,这个分类任务只能压在环卫工身上。曾师傅说,每一个垃圾桶他都要翻个遍,重新进行归类。一个上午,他要翻至少20个垃圾桶。

    在杭州,环卫工也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一环。所有从小区转运至小区门口的回收点,环卫工都要仔细再分拣一边。一包一包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一一解开,分拣。环卫工坦言,实行垃圾分类之后,他们比以前更辛苦。

    广州街头还分布着众多垃圾中转站,这些中转站负责回收低价值的可回收物和大量的废旧家具,还有一些玻璃碴和建筑垃圾。广州是一座老城,老旧小区众多,很多小区设置了废旧家具回收处。这些废旧家具会被转运至垃圾中转站,由环卫工拆解,可回收的物品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归为“其它垃圾”扔进垃圾桶。这项工作十分耗费人力。在淘金街垃圾中转站,20多名环卫工人每天都要拆解各种废旧家具。一张弹簧床垫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拆解完。

    垃圾被分类进入“小屋子”和各种中转站之后,剩下的就是转运。广州和深圳均实行公交式转运。每一辆垃圾车有自己的路线、站点,来来回回收垃圾。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转运车辆运输,送往不同的处理厂。

    白天,运输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车辆在市区穿梭,专门运送玻璃碴的清运车从各街道回收已经打包好的玻璃碴,他们各自有目的地。到了晚上,回收饭店泔水的车辆从饭店回收泔水,运送建筑垃圾的车辆在晚上10点后才能出动。

    在深圳,当地城管局将不同垃圾的转运任务,以招投标的方式外包给一些从事循环经济的公司,由各家公司负责转运至自己的处理厂。深圳市正在推广一种小区内一站式投放的垃圾回收站,回收站拥有9个回收端口,回收9种更加细化分类的不同垃圾(详情请继续关注本报“垃圾分类再出发”系列报道③)。

    垃圾分类 第3步

    焚烧发电、填埋、再利用

    循环经济工厂吃的是垃圾,挤出来的是商品

    广州人口超1600万,日产垃圾超2万吨,垃圾的转运和处理都是巨大挑战。

    李师傅是一名垃圾清运车驾驶员,负责在越秀区转运“其它垃圾”,这些垃圾没有回收价值,大部分被送到垃圾焚烧厂,用来焚烧发电。

    李师傅说,他每天要在自己的线路上来回跑4趟,从早上6点30分忙到晚上8点以后。记者跟随李师傅从越秀区将一车垃圾送往位于广州南郊的丰余发电厂。经过称重,李师傅将50吨垃圾倾倒后离开。

    据了解,这座垃圾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2400吨。这样的焚烧发电厂,广州目前仅有两座。焚烧发电厂的处理能力不能消化广州城的垃圾产量,所以,广州市区大量的生活垃圾还被送往垃圾填埋场。

    广州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6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其中最大的填埋场位于广州南部的番禺区。虽说是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垃圾已不是填埋,而是“堆积”。

    填埋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填埋场垃圾已经高出地面近80米。要爬上这座垃圾山,李师傅和同事们还得走近百米的“盘山公路”。附近居民戏称垃圾填埋场为“番禺第三峰”。

    广州的生活垃圾被送往焚烧、填埋,而其每天产生的4000余吨厨余垃圾,有800多吨被送往大田山餐厨垃圾处理厂和萝岗福山生物质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余则被分送到发电厂和填埋场处理。

    杭州日产垃圾1万多吨,经过各类转运车辆转运至杭州市区周边不同的处理厂。在杭州滨江发电厂,垃圾车将从市区转运的“其它垃圾”大部分倾倒进入发电厂垃圾存储坑,经过4天的脱水和发酵,再进入焚烧炉。焚烧中,火电厂的多重净化处理设备同时运转,避免出现气体污染和颗粒污染。这座发电厂每日发电16万度,可供3万户居民日常用电。

    除了焚烧填埋,杭州市区周边还建设了三处厨余垃圾处理处,专门对转运而来的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和广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末端处理上,培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衍生了大量依靠回收消化分类垃圾的循环经济工厂。这些工厂让大量原本只能填埋的垃圾变成了有用的资源和商品。这些循环经济模式用市场的力量,在垃圾分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杭州市城管委负责人说,一手做减法,一手做加法,垃圾产量和“消化”的天平才能趋于平衡。

    知道多一点

    推行垃圾分类并非易事,广州、杭州和深圳尽管已经实施了近17年,但仍不是全城推广,而是挑选条件较好的小区作为试点,在此基础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例如杭州,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个试点小区,经过逐年扩展,试点小区已经扩大至两千个左右。

    上海推行“绿色账户”让垃圾分类居民获实惠

    据新华社上海3月22日电每天早上带着装袋分好的生活垃圾,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回收点,为自己的“绿色账户”攒上一点积分,已经成为上海市江湾镇街道居民许彩英的生活习惯。在今年3月的一次“绿色账户”积分抽奖活动中,许彩英还幸运地抽中了奖品。

    许彩英的“绿色账户”卡,其实是一个手机卡大小的条形码。市民将分好类的湿垃圾放到社区指定地点,经志愿者检查垃圾分类正确,“绿色账户”就可积攒积分,积分可用于线上线下兑换资源。

    从2013年开始,上海尝试推行“绿色账户”制度,让践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能有更多实惠。这种富有获得感的方式,正在帮助更多上海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为了提高市民的积极性,“绿色账户”的积分还能在微信、支付宝里使用。上海市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涵盖200万户居民的居住区实现了“绿色账户”覆盖,上海市约180万户居民申领了“绿色账户”卡。根据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年内上海还将新增200万户“绿色账户”。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家富说,“绿色账户”兑换奖品的总价值约5000万元,奖品包括银行定制贵金属产品、姚明签字T恤、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票,以及一些日用品等,接下来,职能部门还会不断募集各种奖品资源,激励大家参与垃圾分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