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全域共建 贫困村蝶变风景区——探索“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之一
  • 全域共建 贫困村蝶变风景区——探索“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之一

    时间:2017-03-31 23:41:0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郭同欢

    前言

    “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和全域旅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让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嵩县人民如沐春风。

    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赢精准扶贫的攻坚战?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嵩县,勤劳智慧的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探索出“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谱写出了一曲“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的恢弘赞歌。

    嵩县县委书记徐新坚定地说,我们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以旅游扶贫为抓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让群众因旅游而富,让乡村因旅游而美,让贫困县因旅游而兴,坚决打赢旅游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厚植绿水和青山·脱贫攻坚看嵩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 张莉娜 通讯员 张相正

    春风吹绿了山城嵩县。走进青山绿水间,一首清新的田园协奏曲扑面而来;踏进美丽乡村,村落、景区、田野、农舍与百姓的笑脸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野画卷。

    近日,嵩县的百姓奔走相告,传递着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天桥沟白云小镇、石头部落双双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昔日的贫困村历经“破茧成蝶”的艰难蜕变,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旅游景区”的精彩转身。

    美丽不能与贫穷同行!在这里,我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又翻开新的一页。

    做活山水文章 展开乡村画卷

    山亦雄、水亦秀、云亦悠……

    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的嵩县虽然风光旖旎,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全县有4.67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聚居于生态景区周边。

    “2020年之前,嵩县要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决不能落下一个群众!”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嘱托。

    如何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如何撬动县域经济发展?如何让百姓摘掉“穷帽子”?面对历史重任,在2015年的嵩县三级干部会上,嵩县果断提出“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党政主导、统筹思维,全民参与,调动社会力量,闯出一条“旅游带动、脱贫加快、农民致富”的“嵩县模式”发展新路。

    时光追溯到2014年9月,瑞贝卡集团入驻白云山景区,欲投资120亿元建设白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短短两年半的时间,白云山已完成20亿元投资,形成了涵盖车村镇、白河镇的四大旅游综合体,串起了旅游脱贫致富带。

    车村镇天桥沟村坐落在白云山下,靠着白云山的带动作用,这个美丽村落依托优美的环境和初具规模的农家宾馆群落,展现出“白云花田·妙趣天桥”的动人画面,也孕育出独具风情的国家3A级景区——白云小镇。

    九店乡石场村是上天遗落在嵩县的一处石头秘境。曾几何时,这里的石巷、石院、石房、石墙、石桌、石凳等林林总总的石制生产生活用具,被封存在遥远穷困的山间。而今,随着一条“致富公路”向前延伸,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秘境之门。于是,这个被称为“乡村主题公园”的石头部落,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陡然让人惊艳。

    改善全域环境 擦亮乡村名片

    天桥沟村是河南省旅游局的定点帮扶村,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的协调推进下,该村打造的白云小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创A级景区,是旅游扶贫、改善群众生活的好办法、好抓手。”陈占元自豪地说。天桥沟村按照景区的发展模式,把公路通到了百姓家门口,广播电视、联通网络、人畜饮水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等,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

    村里倾力打造白云小镇旅游区,引进了自驾旅游营地项目,随着生态滑雪场、露营帐篷营位、房车营地标准营位、五人制足球场及A级旅游公厕等投入使用,“接地气”的乡村旅游区风生水起,游客越来越多。

    记者走进白云小镇的古路沟,村民王留纪和他的伙伴正穿着雨鞋,跳在20厘米深的水沟里清理河道,他们身后则是用石头砌成的漂亮河床。王留纪说,20天以后,这条清澈的小溪将贯穿景区游线。沿着溪水,村民们用集体兑来的6万多元,买材料、租机械,齐心协力扎起了篱笆、搭起了茅草凉亭、建好了果蔬采摘园。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了旅游景区,又在自己的手中被收拾得越来越美,大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九店乡石场村的石头部落,记者同样感受着这里的新变化。

    “以前咱村太穷了,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石头村成了旅游区,这不起眼的石头村、石头房、石头巷却成了游客眼里的‘稀罕物’。春节几天长假,每天都接待七八千名游客呢!”2月24日,石头部落的“掌舵人”武高峰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述着石头部落的今昔对比。

    独特的村落景观、浑朴的自然风光,逐渐成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武高峰说,按照景区创A提升方案,石头部落筹资5600多万元,拓宽旅游步道及台阶,安装防护栏,更新了标识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工程建设。如今,石场村完成了“三通”工程,改善群众的饮水、道路和公共照明条件。青龙湖、万亩高山草原、鳄鱼石、玉皇阁、石屏画廊、三县交界碑等24个景点错落有致,特色石头民居、仿古凉亭、休憩长廊、石头城墙等,在相得益彰中点缀着春天的“中国传统古村落”。

    白云小镇、石头部落只是嵩县全域共建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在“旅游扶贫”的进程中,嵩县这个大景区正在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继续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改造特色商业街区及娱乐配套设施,实施房屋景观改造,打造风格各异的旅游风情小镇等,让乡村旅游名片熠熠生辉。

    奏响田园牧歌带来山乡巨变

    当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石头部落的8号农家,几人围着石桌而坐,品尝着新鲜的时令野菜和手工鸡蛋面。袅袅炊烟升起,农家饭香从石灶、石房、石巷里飘出,一种鸡犬相闻的田园诗意令人感慨万千……

    美丽乡村“变身”旅游景区,既留住了传统,留住了乡愁,留住了青山碧水,又让城里人有了好去处,让农村人踏上了致富路。

    在车村镇黄柏村,100多亩水稻也成了城里人对故乡的记忆。盛夏时,远处蔚蓝的天空下风儿吹过,绿海翻滚,直接云天;进入金秋,黄澄澄的稻谷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写满丰收的喜悦……寄托着游客的乡愁,黄柏星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改滩造地,种植的100余亩水稻,以黄柏原生态“贡米”品牌为依托,将旅游、农业、畜牧业整体开发,带动相应产业发展。每亩水稻的收入1万余元,仅水稻每年纯收入就有60多万元。

    按照嵩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美丽乡村的打造与旅游扶贫相得益彰,“572510”工程让这里充满活力。嵩县每年打造5个特色小镇,提升7条生态景观廊道,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10条沟域经济带、1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打造车村白云花谷、白河云岩寺河谷等沟域、岭域经济带,重点发展田湖闫庄川区、高都川区等休闲农业片区,做到了以点穿线,以线带面。随着旧县镇仙女潭休闲度假区、田园牧歌农业采摘观光园、田湖镇豫西民居风情园等一大批农庄建成开园,嵩县正逐步发展成为“四季有彩、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大旅游景区。

    来自郑州的李小青带着一家人徜徉在诗画山水版的田园风光中。她说:“在城市里到处是刺眼的钢筋水泥‘森林’,乡愁却没地方寄托。但在嵩县乡村,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这里有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有散落的土屋,有满目庄稼,还有妈妈会做的手擀面,到处都是对故乡的眷恋。”

    山绿了,村靓了,景美了,人富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不断涌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贫困乡村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完美蜕变。嵩县全域旅游区也将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活水”来源,生动演绎“旅游+扶贫”所带来的山乡巨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