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对话单霁翔:中国匠心“藏”在五千年文化中
  • 对话单霁翔:中国匠心“藏”在五千年文化中

    时间:2017-03-31 23:41:0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张黎光

    对话单霁翔:中国匠心“藏”在五千年文化中

    论坛现场,单霁翔纵论“工匠精神”。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特派博鳌记者庞瑞妍段伟朵万军伟文图

    核心提示丨3月23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把‘制造’做到极致”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及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嘉宾,共话“工匠精神”。论坛现场,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抢得提问机会,率先提问单霁翔院长,对话故宫“掌门人”。

    【观点】

    无需“言必称德日”,中国匠心“藏”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

    如今要做的是把古代工匠传承下来的精神融入现代生活

    最近一两年,“工匠精神”火了,两度被总理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各路大咖如何解读和诠释?

    “工是干活、工作,匠是技术、技艺,加上精神两个字,就进入到了价值观领域,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一身黑衣、着“千层底儿”踏上亚洲最高端政经对话平台,与众多西装革履的国际友人坐在一起,单霁翔丝毫不显“违和”,一开场,他就这样阐述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不过,最近几年,每每提及这四个字,太多文章“言必称德国、日本”,但每天当他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却有不同理解:“再有4年,故宫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我从故宫231类、180.7558万件文物藏品中,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工匠精神’。”

    单霁翔介绍,故宫浩瀚的文物藏品,不仅仅是明清文物,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物藏品的精华,是历代工匠匠心独具的汇总。如今要做的,就是把古代工匠所传承下来的精神,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

    “要改变思路,从中挖掘古人的文化思想,世代传承的方法。”单霁翔说,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做了大量的尝试性工作,比如从文物修缮中寻求古人精湛的技艺;建立“文物医院”,从文物修复中研究每一件文物的“品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上给我们评分高达9.4分,超过了《舌尖上的中国》,令我备受鼓舞的是,评论中70%的用户是90后的年轻人,这意味着‘工匠精神’得到了新一代的认可,这也是一种传承。”

    【互动】

    现场提问,听紫禁城“扫地僧”说如何耐住寂寞

    使用数字化技术,推出各种出版物、陈列展览和文创产品,博取大家的喜爱

    单霁翔为啥爱穿“千层底儿”,这中间有故事。

    前段时间,单霁翔参加了《朗读者》,这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节目,也让他再度被年轻人“追捧”。单霁翔是故宫修建近600年来第一个走遍9000多间房子的人,5个月间,踏破了20余双布鞋,详细查看每间建筑的细节。有网友把他比喻为隐藏在紫禁城里的“扫地僧”。他一手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故宫185万件文物重见天日;一手“恶搞”明清帝王画像,让故宫文创产品焕发活力……因为他,中国人都更爱故宫了!董卿在节目中如此形容这位63岁的院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工匠精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院长如何能耐得住这份寂寞,有没有好的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分论坛现场,大河报记者向单霁翔发问。

    单院长回答,“择一业,终一生”这是故宫人崇尚的理念,是一种“故宫精神”,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神,诠释不同的内涵。就如今而言,故宫所要做的就是唤醒库房里沉睡的文物,让它们真正“活”起来,让大家得以认识。目前,故宫使用数字化技术,推出各种出版物、各种陈列展览、各种文创产品,都是用精致和内涵,博取大家的喜爱。小到一枚书签、一个手机壳,都可以作为故宫文化的载体,认准了这些,“寂寞”自然“不攻而破”。“文明古国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把人类漫长历史中凝练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所以,‘工匠精神’在于传承。”

    围绕“工匠精神”他们这样说

    德国、意大利、日本嘉宾“金句”频出

    德国TüV莱茵集团CEOMichaelFübi:德国现在有一些大学生学习四五年后坐了办公室,实际上需要受过教育的人去车间,传承技艺。

    意大利CANDY董事长AldoFUMAGALLI:我的叔叔发明了滚筒洗衣机,专注,不仅是1年、10年,最好是坚持两代人以上,用一生的精力去改变产品,数字时代依然需要坚守。

    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在日本,徒弟10年以后方可出师,出师后5年间,仍然在为师傅做助理,“工匠精神”这样得以传承。

    河南本地企业家纷纷发声

    李光宇:孩子们需要一批“教书匠”

    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认为,教育行业更需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因为受教育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对于老师而言,备课可以花一分钟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也可以花40小时多方面备课,可能讲课时这些浩瀚的知识考试不需要,但学生今后的人生会用到。“我们现在需要一批这样的教书匠。”

    虽然今年没有参加博鳌论坛,但李光宇认为,博鳌论坛这个高端平台如此小切口聚焦“工匠精神”这个话题,本身释放了一种信号,与全国两会对应,被誉为“经济界两会”的博鳌论坛,共同谈及“工匠精神”,即便不能立即解决问题,也预示着解决问题的开始。

    苗峰伟:建池一座名“钧魂”

    连续十数年参加博鳌论坛的河南大宋官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峰伟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钧瓷市场低迷,市场上鱼龙混杂,质量好的钧瓷高价卖,质量次的低价卖。苗峰伟却试图传承古代官窑的“苛刻”,每一个出窑时有细微瑕疵的瓷器,都被砸碎,它们“葬身”的地方修建了专门的池子,名叫“钧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才使得“官窑”技艺以及“官窑”文化得以传承。“我们看得到光明,所以耐得住寂寞,不能图眼前一点利益,毁了整个行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