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脱贫攻坚 勇挑重担】内黄赵信村第一书记把家“安”到扶贫村
  • 【脱贫攻坚 勇挑重担】内黄赵信村第一书记把家“安”到扶贫村

    时间:2017-03-31 23:40:5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作者:史海山

    □本报记者任国战本报通讯员杨之甜

    3月23日,细雨绵绵,乍暖还寒。记者来到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还未进村,便被村西几百亩连片的白色温棚吸引。

    “这是安书记帮我们建起来的扶贫产业‘基地’。”赵信村党支部书记吕社姣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我们建起46座温棚,种植西红柿等蔬菜,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

    在村口,几名村民给记者“盘点”安书记驻村以来,村里的新变化:新修道路3064米、硬化背街小巷5.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0盏、对16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他们口中的“安书记”,就是从内黄县中医院下派到赵信村任第一书记的安艳芳。驻村不到一年,她就让这个省级贫困村脱胎换骨,全村48户贫困户中,除6户因人口自然减除外,已经全部摆脱贫困。

    16本扶贫笔记背后的故事

    3月22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到赵信村调研。问起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安艳芳如数家珍。48户贫困户,119人,因何致贫,如何帮扶,包括家里有哪些亲戚等情况,安艳芳悉数作答。

    这些她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在安艳芳的办公室里找到了答案。书桌上,摆放着十几本扶贫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她每次入户调查的情况。

    安艳芳说,对于如何扶贫,刚开始她也一头雾水。“扶贫不等于送温暖解决一时困难,扶贫是让他们彻底脱离贫困,该从哪里入手?”她决定先弄清谁贫困,因何贫困,然后再根据具体贫困情况想办法。

    安艳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入户摸底。马上乡赵信村有806户,3216人。安艳芳用半年时间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每次入户,安艳芳都会随身携带笔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

    贫困户白东臣瘫痪多年,妻子吕麦凤已80岁,两人均无劳动能力,家里破烂不堪,处处漏风漏雨。去年夏天的一天,一场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吕麦凤却突然看到自家小院里进来个满身泥水的人,正是安艳芳。顾不得全身湿透,安艳芳仔细查看了白家房屋漏雨的情况,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为了能够见到村民,早上趁他们还没起床时,安艳芳已在其家门口等候;中午,村民下班,她又在家门口等候;晚饭时,她再登门拜访。不到一年时间,她共入户1000余次,写入户走访记录16本,现场拍照数千张,每天行程几万步。

    目前,安艳芳对于全村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情况、帮扶情况、帮扶前后的收入情况,甚至连贫困户的耕地位置和地里庄稼情况,都了如指掌。

    “她给了俺一个家!”

    走进徐贵荣家的小院,只见仓库里农具拾掇得整整齐齐,房外屋内粉刷一新,吊顶、窗纱样样齐全。徐贵荣双腿残疾,听说安艳芳来了,赶紧让老伴把自己扶上轮椅。

    “我就是喜欢和安书记说话,要不是她,俺俩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凑合着呢。”徐贵荣告诉记者,以前房子漏雨无法住,院子没有围墙和大门,不得已,自己和老伴寄住在别人家里。去年下半年,安艳芳入户调查,得知两口子11年来先后住过4户人家,她下决心一定要先给徐贵荣一个真正的“家”。

    丈量、拆除、砌墙、粉刷……经过三次改造,村里给徐贵荣家打上了围墙,修建了厕所,又安装了院门,整修了老屋。今年春节前,徐贵荣两口搬回了“新居”。

    安艳芳只是个普通人,可赵信村村民却把她当作“万事通”,谁家有事,第一个准找她。一村民的小儿子因在学校闹事,被学校勒令退学,该村民找到安艳芳,请她一定帮忙,安艳芳只得托朋友,联系到学校校长,好话说尽,校方终于答应让孩子继续上学;一个村民总是腹泻,给安艳芳打电话,让她帮忙联系医生,安艳芳马上联系了她在中医院的同事……

      “一家三口都成扶贫工作队员了”

    安艳芳的丈夫张如晶,是马上乡财政所所长,在赵信村也有帮扶对象。

    “自从进入赵信村后,俺俩就把自己当成赵信村的一员了,不把赵信村的扶贫工作搞好,我们心里就不踏实。”安艳芳十分动情。

    有一天,她去了患有白血病的白俊堂家了解情况。晚上她脑子里一直在想白俊堂是什么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效果如何?睡觉时,她在梦中喊着“适型放疗,费用多少,没钱、没钱”,梦话把张如晶惊醒了,她自己也醒了。

    夫妻俩的扶贫工作,渐渐影响到他们9岁的儿子。有一次,她检查儿子的暑假作业,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什么?请写一两段话。孩子写的是“我想画好多什么都会干的机器人,可以帮助妈妈去扶贫”。看到儿子的答案,安艳芳鼻子一酸,禁不住掉下眼泪。

    驻村以来,孩子上学无人接送,安艳芳把70岁的老父亲接到家里,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

    去年6月,由于怕孩子学习落后,安艳芳只得让老公带着孩子一起搬到村委会,大家打趣说:“这一家三口都成扶贫工作队员了。”

    “过不了多久,赵信村就会成为富裕美丽和谐的新农村。”面对未来,安艳芳充满信心。③5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