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郑韩故城发现瓮城:一座瓮城引发的城防遐想
  • 郑韩故城发现瓮城:一座瓮城引发的城防遐想

    时间:2017-03-31 23:40:5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史海山

    郑韩故城发现瓮城:一座瓮城引发的城防遐想

    瓮城是中国古代城池必备的设施,此图为宋代《武经总要》插图。资料图片

    □策划文体新闻部执行记者游晓鹏

    前不久,位于新郑市的郑韩故城发现瓮城的消息引起轰动。

    瓮城并不是特指哪座城,而是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也是城池防守的一项重大发明。通俗来说,就是在城门外(内)再修筑一座小城保护城门,即便小城进入敌人,也可以瓮中捉鳖之势给予打击。

    在冷兵器时期,这招无疑大大加强了对城池最薄弱环节——城门的防守,并由此衍生出欲擒故纵等军事奇招,所以,在火炮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威慑城墙之前,瓮城的使用延续了几千年。

    而对郑韩故城来讲,尤为值得骄傲的是,它是最早运用瓮城的城市之一。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都城遗址当中,目前还没有发现瓮城,比它更早的一些遗址,比如陕西石卯城址和新郑望京楼商代城址中,虽说有了瓮城雏形遗迹,但也只能说是雏形。

    郑韩故城的瓮城是完整的、确定无疑的。它就在这座城防守能力最强的北墙之上——北面,正是这座城市来犯之敌通常会出现的方向。

    其实,研究者很早就认为郑韩故城有瓮城。《诗经·郑风》里关于郑城描写中有这么一句:“出其闉阇(yīndū),有女如荼。”这个“闉阇”便是瓮城的重门。奇怪的是,虽然这座古城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保”,城墙上也有多处很像城门遗址的豁口,但一直没有找到确认的城门,更别说瓮城。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研究员告诉记者,2016年,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考古人员在这里挖了一条南北方向的探沟,起初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结果意外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出城道路,上面还有深深的车辙印。

    有路,那一定有城门!这是郑韩故城的重大发现,由此考古人员不仅找到了城门,还找到了这处令人惊叹的城防设施。

    它位于城门外侧约50米,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在城门外画了一道长70米的弧线,把这里包得严严实实。它的宽度达到了15米,足够厚实,在被废毁之前,它的高度必然是跟城墙持平的,巍峨高大,顶上旌旗招展,站着怒目而立、手持弓弩和守城器械的士兵。

    瓮城的发现进一步坐实,这里就是战国时期最坚固、最难攻取的城池之一。郑韩故城修于春秋乃至更早,周长将近20公里,整座城夹在双洎河、黄水河的交汇处,形状颇似一根牛角,因此也被百姓称为“四十五里牛角城”。战国时期,这里不仅增设了瓮城,还加高加宽了城墙,墙基达到惊人的40~60米宽,至今大部分城墙仍然屹立于地面之上,最高的还有近20米。

    牛角城,牛在哪儿?就牛在屹立不倒。这里一定曾发生过无数次惊天动地的攻守战,就发生在这段北墙之下,瓮城之前。多年前采访过曾在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的刘文学先生,他统计了一组数字,处于中原腹地的郑韩常常四面受敌,郑国有历史记载的战争有176次,平均每2.7年一次,而韩国,平均每3.3年就有一次。诸强环伺,国土狭小,还一马平川无险可踞,在如此密集的战争环境下,这个小国如何挺立500年?

    毫无疑问,2017年郑韩故城关于瓮城的重大发现确实让人对这座城的硬件刮目相看,它的多重城防体系值得今人重新打量,也给了我们无限遐想空间。

    12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