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海南新闻 > 文昌“党建+”开启乡村振兴引擎 加快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 文昌“党建+”开启乡村振兴引擎 加快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时间:2019-01-26 18:08:10  来源:  作者:
    文昌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加快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党建+”开启乡村振兴引擎

    1月23日,文昌潭牛镇大庙村,村民在村口准备接待游客的食材。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文昌大庙村民宿一角。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路通了,环境好了,生活富裕了,谁说不美呢!”1月23日,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60多岁村民符和文向海南日报记者说起自己的家乡时,十分自豪。他身后的村庄,绿野环绕池塘,椰树接连成片,民居古朴整洁,特色民宿和乡村美食园吸引来一拨拨游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的思路非常明确。他一再强调,要紧紧拧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层层强化、久久为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加快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铺就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潭牛大庙,只是文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文昌,一批批以“党建+”模式发展起来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不仅村容村貌极大地改善,村集体产业也蓬勃发展。鼓起了“钱袋子”的村民对未来生活满是憧憬。

    党员干部带头改善村容村貌

    大庙村是潭牛镇大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海文高速潭牛镇入口处,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共有村民11户56人,村内有保护较好的竹林和生态林,广袤的田洋环绕村庄四周。

    “这里具备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基础,可是,如果没有群众支持,不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一厢情愿罢了。”文昌市潭牛镇委副书记陈开发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一年前,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潭牛镇决定对大庙村进行一系列的美化升级改造,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村民思想不统一,部分村民对政策不了解、不配合。

    如何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潭牛镇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派出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成员组成“党建+美丽乡村”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相关政策,与村民充分沟通交流。

    经过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庙村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空前高涨,家家户户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民小组还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争取资金,修建了环村道路。村民就地取材,用椰子壳、修建房屋的边角木料等修建凉亭,做点缀装饰等,使得古朴宁静的小村更加别具一格。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陈开发说,在创建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效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2018年,大庙村获评“海南省三星级美丽乡村”“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单位”“海南省三椰级文明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企业投资的大庙吾乡文昌鸡美食农庄、乡愁记忆民宿等项目也相继建成开业。

    创新发展思路夯实产业基础

    在文昌乡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党建引领,打脱贫攻坚战,更是如此。

    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创福两年前进村工作后,经摸底调查,他发现,除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田灌溉设施落后等客观原因,人的思想意识等主观原因也很突出,该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里缺乏致富带头人,村民观念落后。

    如何改变穷困的面貌?从党支部整顿开始,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驻村后,陈创福首先找村党支部成员谈心,逐个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很快建立起规范的党支部管理规章制度。随后,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动贫困村民共同参与的文昌鸡养殖基地、桥头地瓜种植园区、黑山羊养殖基地等一个个产业项目先后落地。

    水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冠丰说,一开始,任凭如何宣传发展产业的好处,解释兜底保障的政策,很多老百姓都在观望,直到看见率先尝试的党员干部真正有收益后,他们才纷纷要求加入。

    产业发展起来,部分村民通过勤劳实现脱贫致富,原指望“等靠要”的人也坐不住了,要么加入发展种养殖业,要么外出务工了。2018年,水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201人,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基本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一年,水北村委会筹得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文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打造文昌党建品牌,发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文昌创新实施了“党建+乡村振兴”计划,首批已拨付255万元,选取了17个组织力强、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扶持,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拉动集体经济

    如今,乡村居民的生活,常常让城里人感到羡慕。吴坤标原来是大庙村唯一的贫困户,但是去年,他家的闲置旧屋租给公司改造经营,一年租金3.5万元,光这一项就让他实现脱贫了。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的收入可以翻番。”大庙吾乡文昌鸡美食农庄负责人李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去年一年,美食农庄就从附近村民家中收购农副产品价值近60万元,其中包括散养的农家鸡、土鸡蛋、蔬菜、水果等。有土地出租的,每亩每年租金550元。从事旅游服务接待的,平均每人每月工资近3000元。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农村经营性用地入市的试点市县,文昌近年已有一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去年,在村党支部成员的积极推动下,大庙村一块面积约8.79亩的闲置集体用地拍卖,该村民小组获得300多万元收益。据悉,这块土地将用于建设精品民宿酒店及配套项目,进一步延伸大庙美丽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和提升旅游档次。

    李鹏说,村民的思想不统一,想要入驻村庄投资兴业的企业就很难推动工作,多亏了党员干部“领头羊”,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帮忙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最终,全体村民一致同意,通过正规竞拍手段与企业签订土地使用协议。

    接下来,大庙村民拟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农田认购、农业生产定制等乡村旅游休闲和体验产业,打造共享农庄、共享厨房,吸引城市居民回流消费,带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