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记者参观桥圩羽绒产业展厅。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供图
羽毛制成的艺术灯罩,一盏可以卖到近千元。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供图
这种特级的达到95%的鸭绒,是制作顶级鸭绒服、鸭绒被的材料。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供图
轻柔保暖的羽绒被,如今国内众多企业都使用桥圩的羽绒来生产。广西新闻网全媒体报道组供图
广西新闻网贵港12月6日讯(全媒体报道组)12月6日下午,“网眼看贵港――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贵港行”采访团第二站实地探访“中国羽绒之乡”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了解桥圩羽绒产业的发展情况。
在桥圩镇羽绒产业展示厅,形式多样的羽绒原材料和羽绒家纺、羽绒服饰、羽毛球等羽绒制品让网媒记者眼前一亮。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党委书记梁焕治介绍,桥圩羽绒产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土法粗加工,到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羽绒水洗设备,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深加工;从生产单一原料毛产品,演变为生产和出口羽绒被等羽绒制品;从最初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经营,发展到今天的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新格局。羽绒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了养殖、研发、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桥圩正全力打造全国极具特色的“温暖小镇”。
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董事长、贵港市羽绒协会会长杨海告诉记者,今年7月,本地9家核心羽绒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集团将致力于推动羽绒产业优化升级,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羽绒产业集群,在产品优化、技术设备提档、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提质升级,打造“中国羽绒之乡”品牌。
每日甘肃网记者刘宣汝在本次参观采访中,感受最深刻的是这里的衍生产业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羽绒衍生的产业链依托羽绒原材料,以废弃的羽毛杆为原料,生产提取多种氨基酸,深挖羽绒产业的高附加值,实现了羽绒产业的的综合利用,还有它零污染零排放的闭环式发展,也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