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六•五”隧道惨案亲历者:“那天的炸弹好多,多得像是下了一场雨”
  • “六•五”隧道惨案亲历者:“那天的炸弹好多,多得像是下了一场雨”

    时间:2019-06-08 17:58:3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6月5日20时40分讯(记者 姜念月)今(5)日是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78周年祭,上午10点半,防空警报再次划破重庆上空,响彻全城。在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六•五”隧道惨案旧址,几十位幸存者与死难者家属向遇难同胞献花寄哀。

    重庆“六·五”隧道惨案遗址,市民们带着花圈来悼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妈妈吊着一口气等了我一天”

    1941年6月5日傍晚,空袭警报忽然响彻重庆的天空,惊慌失措的市民们纷纷逃进位于十八梯的防空大隧道。很快,这个只能容纳四、五千人的隧道就被慌乱涌入的市民“填”满。但由于避难人数过于饱和,空气流通不畅,再加上隧道顶燃起的大火使洞内氧气越发稀薄,人们也因为窒息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这一天,由于侵华日军的暴行,仅在大隧道内就有数千人死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重庆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

    如今的陈桂芳老人虽已白发苍苍,但她永远都记得,6岁那年,她成了孤儿。

    陈桂芳是大轰炸的亲历者,她的右手就是被当时轰炸的弹片所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1941年6月5日,天气晴好。傍晚,母亲刚把饭菜端上桌,防空警报就毫无预警地响起来。陈桂芳只听见母亲大叫了一声“跑!”年仅6岁的她立刻丢下碗筷就往屋外跑去。因为跟不上成人的步伐,陈桂芳很快被母亲抱起。

    就在母女俩快要跑到较场口的大隧道时,数架轰炸机已至头顶,很快一个炸弹落在了陈桂芳母女的附近并爆炸。“听到一声巨响后,我什么都不知道了。”陈桂芳说,她最后感觉到的是母亲用力抱住她的手臂。

    万幸的是,虽然头部、手部和胸部均被炸伤,昏迷了近一天的陈桂芳却活了下来。医生告诉她,是母亲把她紧紧地护在怀里,所以几处伤都不致命。

    市民们在重庆“六·五”隧道惨案遗址外献花悼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市民们正在诵读缅怀祭词,一位老人端着在大轰炸中遇难的父母遗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此后,陈桂芳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她可能是看到我了,对我抬了一下手。她身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都被炸烂了。”说到这儿,陈桂芳红了眼眶,声音也开始哽咽:“当我靠在她身边坐下后她就走了,我知道她是吊着那口气等了我一天。那年我6岁,成了一个孤儿。”

    如今,陈桂芳已经84岁高龄。今天,她在女儿的搀扶下为78年前的死难的同胞们献上了一束白菊花。临走时,她喃喃自语:“那天的炸弹好多,多得像是落了一场雨。”

    “大哥和嫂子就躺在我眼前,他们的脖子上都是血痕”

    “那个场面我至今不敢详细回忆。”蒋万锡说,“六•五大隧道惨案”发生时,他在11公里外的学校,但他的大哥和大嫂却在大隧道里。

    “他们两个被抬出来后就躺在我的面前,脖子上全是血痕,身上也全是被别人踩的泥脚印,青一块紫一块。”后来,蒋万锡才知道,那些血痕是由于人发生窒息濒临死亡时,会用双手抓自己的脖子。遗体上的淤伤,也是由于隧道内发生踩踏造成的。

    见到大哥和大嫂的遗体后,年仅10岁的蒋万锡哭出了声,和他一起赶来的母亲也哭得数度晕厥。

    市民们正在默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此后的几十年里,我母亲都害怕打雷,做梦也会吓醒。”蒋万锡说,每年他都会带着母亲来到较场口“六•五”隧道惨案旧址祭奠。而今,母亲已离世,他就自己来祭奠重庆大轰炸中的死难同胞。

    “妈妈一下就不见了,我抱着一岁的你”

    今日上午,79岁的何光荣手持白花独自一人来到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的旧址,为78年前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哀思。

    何光荣也是大轰炸惨案的亲历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1941年,何光荣仅1岁多,虽然不记事,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母亲数次提起那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何光荣的母亲叫蒋泰华。一天,她正在厨房做饭,只听一声巨响,她看见天花板刹时当头压下。她只来得及张望了一眼还在院里的两个孩子就被彻底压在了倒塌的房屋下。紧接着,腰部也传来了剧痛。

    “后来,我的母亲被赶来救援的人从废墟里面拖了出来,一块弹片从腰部贯穿了她的身体,落下疼痛的毛病。”

    何老说,这些都是母亲蒋泰华告诉他的。而他的姐姐却对重庆大轰炸以来所有往事都绝口不提,只是对何老说过:“那时,妈妈一下就不见了,我抱着一岁的你。”

    直到今天,何老的姐姐依然会在夜晚惊醒,然后哭喊着说:“来了,鹞鹰来了!”

    “鹞鹰”就是当时人们对日军轰炸机的称呼,他们甚至不知道那其实叫飞机。

    何光荣说:“历史我们不能忘,但和平我们也要好好守护,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也包括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爱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