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大赛观察| 在变化中GET“一带一路”新技能 寻觅重庆新机遇
  • 大赛观察| 在变化中GET“一带一路”新技能 寻觅重庆新机遇

    时间:2019-06-01 19:43:48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27日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幕式在重庆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10时讯(记者 李袅 黄宇 李华侨)5月30日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闭幕,这是中国首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性大型职业技能竞技赛事,44个国家和地区的技能精英齐聚山城。在重庆,越来越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大力提升“重庆智造”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底气与信心。而在“一带一路”工笔画上,技能合作的画笔正在绘制。

    聂凤(右)在比赛中与选手交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文科 摄

    身份之变——

    从选手到裁判员技能话语权比肩国际

    几天前带着中国队员在俄罗斯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热身赛的重庆妹子聂凤,出现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现场,身份由国家队美发项目教练变成大赛美发项目副裁判长。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容解决选手提出的各种问题,26岁的她在赛场上诠释着另一种精彩。

    4年前,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赛上,聂凤以零失误的表现,并在最关键女士基础发型项目中赢得裁判青睐,超越强劲对手法国队、韩国队,代表中国队实现了世赛金牌零的突破。

    相较比赛的“高光”时刻,聂凤直言,更欣喜的是看到重庆在培养技能人才上投入越来越多,迈的步子越来越大。

    2011年到广州参加淘汰赛时,国外老师用完的头模在聂凤眼中都是宝贝,她拿纸箱包裹得严严实实,硬是在绿皮火车上站了30个小时带回学校,反复练了拆,拆了练,直到头模变秃。聂凤笑说:“现在训练基地拥有国际标准设备、课件,学生们每天都可以用不同的头模进行练习。”

    来自市人力社保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正积极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立了14个国家级集训基地,比上一届增加了7个基地。而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重庆培养选手获1金2银4优胜,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首位。

    变化还来自“软件”,在重庆出台的《巴渝工匠2020实施计划》中提到,到2020年,围绕“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搭建多渠道、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通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养2000名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国际一流技术标准、比肩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中国工匠。

    对于此次“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身经百战的聂凤直言与以往的每一次都不同,因为参加这次美发项目比赛的,包括阿塞拜疆、波黑过去没有参加过世赛:“通过大赛实现技能融通,整个行业标准上去了,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吸引更多的人成为技能人才。”

    烘焙比赛,俄罗斯选手切割面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行业之变——

    理论+技能并重成经济发展“储备”力量

    赛场上,重庆选手精湛熟练的技能在国内外选手中脱颖而出;赛场下,他们有着更大的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大赛期间,超过1万名来自重庆技工院校的学生前来观摩学习。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重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蓬勃发展的写照。

    在重庆盛学科技有限公司操作间内,技工师傅正带着学徒做新项目,这群学徒来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这家公司是王盛学一手操办起来的,工业机器人是主要业务之一。近年来,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2008年王盛学的公司顺势而起。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人才稀缺成了限制公司发展的难题。究其原因,王盛学称,是因为学生毕业走出校园会出现与公司脱节的情况,“学校没有条件让学生实实在在接触真正的项目。”

    2015年,契机出现。彼时,重庆被确定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省市。

    第二年,王盛学找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合作事项双方一拍即合。此后,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从春季招生报考的那一刻,就和企业“难舍难分”。

    武春岭介绍,学生进入学校后,经过简单的理论培训,便由学校老师带去公司,进行企业项目实践,由公司的技工师傅进行手把手实操培训,甚至吃住都在公司,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

    “这种半工半读一体化的模式,学生一入学就半只脚踏进了岗位。”武春岭说,以往以学校为主的职业场景不能提供学生真实的企业氛围,学生也不能提早适应企业氛围,而新型学徒制刚好实现无缝连接。

    无独有偶。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一家普通的超市零售店,其员工却是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这家校中店正是永辉超市和该学校共同打造的智慧零售经营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随着重庆新零售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蘋表示,依托新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校企共建的合作方式,一方面能将企业端实际的人才需求和规划更早地渗透到高校,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挖掘到适合自身需求的新鲜血液,储备到人才库中做针对性培养。

    实践过程中,学生都经历了从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间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动手,毕业后能立即上岗。达到了企业降成本、学生得实惠、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能发展的目的。

    在新型学徒制的示范作用下,长安汽车、华港科技、云从科技、海云数据等重庆企业也纷纷将自己的一线员工投入到学习中来,将教室搬进车间,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争取到2020年,重庆参加新型学徒制人员要达到6万人以上。新型学徒制,不仅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也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储备”力量之一。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与合作签约仪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开放之变——

    技能技术走出去构建人才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其实,这些年,重庆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能技术,也正在将先进的技能技术输送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019年5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泰国曼谷职业教育中心、泰国切都蓬商业学院、唐风国际教育集团共建“中泰国际学院”。泰国当地的学生入学后,将在泰国学习1年、中国学习1年,最后回到泰国的中资企业实习1年,毕业后服务于中国“走出去”企业。

    技能交流在竞技中也迸发出火花。

    大赛期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与合作签约仪式上,威能(中国)供热制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对于在重庆建立培训基地等方面有了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德国专家还有望走进院校培训教师。

    德国威能集团CEO助理Simon latus特意在签约前一天抵达重庆,观看了管道与制暖项目的比赛。当他得知现场一位表现出色的选手正是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的学生,Simon latus 频频点头:“能短期把复杂的项目完成,重庆的技能人才动手能力强,也有强大的想法和构思。”

    一同前来的还有威能中国供暖业务部销售总监李林涛,他表示采暖行业三分质量七分安装,安装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选择与重庆的院校合作,因为看重院校的实力,五一技师学院设有管道与制暖项目的国家级集训基地,从产品销售来看,在西南地区重庆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多。”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在超市。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互学互鉴、成果共享来自多个方面。

    此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就与泰国曼谷职业教育中心等共建中泰国际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该校副校长龚小勇表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给当地的中资企业培养本土人才,另一方面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事实上,构建技能人才跨区域交流的新型合作模式,重庆早有实践。近年来,重庆立足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优势,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深化技能交流合作。

    重庆铁路技师学院建设校外实训基地40个,与11个国家开展技能交流,并与新加坡、德国达成合作意向;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与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俄罗斯“鲁班工坊”在莫斯科挂牌成立,成为重庆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坊”……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一带一路”长长的画卷上,沿线国家和地区正同握画笔,用匠心共同绘制着这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点击图片看专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