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靠四季果园“四季发财” 重庆秀山这个昔日贫困户成致富“领头雁”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靠四季果园“四季发财” 重庆秀山这个昔日贫困户成致富“领头雁”

    时间:2019-01-10 15:36:40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杨胜刚在地里忙碌。 通讯员 朱劲霏 摄

    华龙网12月4日14时20分讯(首席记者 徐焱 通讯员 朱劲霏) 立冬时节,天气渐冷。天寒人不闲,重庆秀山兴隆坳农业园区里,杨胜刚在草莓地里忙碌得火热。杨胜刚曾是兴隆坳村的建卡贫困户,如今已通过种植水果铺就了脱贫路,他发展起了54亩果园,不仅自己摘下了贫困帽,还成了带动大家一起富的“领头雁”。

    出路

    今年44岁的杨胜刚有一双儿女,之前由于家庭负担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赚钱。“当时两个孩子都要上学,家里正是大量用钱的时候,附近也没有可以做的事情,不得不出去打工。”说起多年前的经历,杨胜刚有些无奈。

    8年前,家中母亲需要人照顾,杨胜刚从外地回到重庆,在秀山县城找了份工作。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还要打工,杨胜刚觉得难以兼顾,坚持了4年又辞掉工作回了家。

    家庭没有了固定收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开销很大,杨胜刚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心里很困扰,成为贫困户很不光荣,我要找事情做,凭借自己的双手脱贫。”杨胜刚始终相信,幸福生活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经过考察,杨胜刚发现种西瓜是个不错的门路。当年,他在石耶镇承包下3亩土地,开始尝试种植西瓜。虽然是个门外汉,但靠着虚心请教、精心管理,当年就取得了三四万元的收益。

    “突然一下就让我看到了希望,这个工作既自由,又有收入,我就下定决心发展水果种植。”杨胜刚自此建立了信心。

    产业

    虽然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但杨胜刚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他在选择发展规模和品种上都十分谨慎。

    回家种地的第二年,杨胜刚在原有基础上又追加种植了两亩多地的西瓜,年收入达到六万元左右。这让杨胜刚信心大增,他更加笃定,自己当初发展水果种植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种西瓜的同时,杨胜刚还试种了二十多株火龙果。“火龙果是热带水果,最怕过冬,如果能让它平安度过冬天,那我就可以尝试大面积种植。”杨胜刚盘算着。

    他在虚心请教的同时自己摸索。第一年冬天,他给十株火龙果根部盖了一层膜,给另外十株火龙果盖了三层膜,看哪些能平安过冬。

    最后发现,盖一层膜的问题不大,盖三层膜的生长得更好,杨胜刚这才慢慢地扩大了火龙果的种植面积。那一年,杨胜刚一家成功脱贫,但他的事业却只是刚刚开始。

    杨胜刚在果园内种的火龙果。 通讯员 朱劲霏 摄

    帮扶

    杨胜刚想要做大产业,但又碍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于是,他萌生了回兴隆坳农业园区发展的念头。要把产业做起来,土地和资金是关键,正当杨胜刚为此发愁时,园区和村委会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兴隆坳村干部得知杨胜刚有回来发展的想法后,主动帮他和园区协调,最后园区免费为杨胜刚提供了土地。

    去年,杨胜刚投入40余万元,在兴隆坳村建起了50余亩的水果种植基地。由于投入资金量大,杨胜刚申请了精准脱贫致富贷,获得了10万元贷款,建大棚还获得农委15万元补助。“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措施让我瞬间觉得松了口气,不然我可能又要外出打工了。”杨胜刚笑着说。

    土地、资金都到位后,杨胜刚开始精心打造他的“四季果园”。他发现,秀山水果种植以柑橘、猕猴桃等为主,面对固有的水果种植格局,他决心独辟蹊径,开始试种一些秀山较少甚至没有的品种。于是,他引种了火龙果、无花果、草莓、葡萄、西瓜等秀山常见水果,也引进了油蟠桃、长果桑等秀山少有的水果。

    “我本身性格就是这样,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有的东西我就少种点,少的没有的我就多种点。”用杨胜刚的话来说,“纯粹是觉得好耍”。杨胜刚虽然嘴上说着新鲜好玩,其实他每引进一个品种都会多次到农委认真请教技术人员。

    “种什么?怎么种?我都会先去咨询。我也记不清楚跑了多少次,反正一有问题就去。”杨胜刚说,比如最近种下的柑橘树,是一个新品种,目前秀山还没有人种,他也是专门跑到农委去请教后才种的,坑挖多深、间距多长、肥料多少等等都问得清清楚楚。

    目前,杨胜刚的果园里已经有十余种水果,他说,种了这些年,还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除了经验积累和虚心学习外,还是因为有技术专家做后盾。

    未来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杨胜刚的“四季果园”已初见雏形。“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水果,现在种的草莓今年底明年初就能采摘;二三月有长果桑;四月到九月有西瓜;五月有黄桃;六月至十一月有火龙果;柑橘是今年才种的,挂果后从国庆节到来年三四月份都可以卖。”杨胜刚介绍。

    “市民都是主动到我这里来体验采摘乐趣。”杨胜刚自信地说,果园里不愁销售,基本上都是游客自己来采摘,没有拉出去卖,果园目前虽然还尚未大规模盈利,但摆在他面前的已经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杨胜刚的日子好了,他和妻子开始带动其他的贫困户。杨胜刚表示,忙的时候果园里一天有六七个人,工钱是50元钱一天,去年一共支付了六万元左右的务工费,虽然不算多,但为附近的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平台。

    “贫困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懒。如果有贫困户想要通过种植水果脱贫的都可以找我,我会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从贫困户蜕变的杨胜刚对脱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憧憬着把果园规模慢慢扩大,打造名副其实的四季观光果园。“到今年11月,净利润已经有4万元左右,现在有县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更坚定了发展产业过好日子的信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