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艺术家走进田间地头 探索艺术“介入”乡村发展路径
  • 艺术家走进田间地头 探索艺术“介入”乡村发展路径

    时间:2019-01-10 15:35:35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华龙网12月9日15时36分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邱小雅)如今,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但艺术到底应当如何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近日,“艺术乡建与文化遗产”专题活动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活动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围绕“艺术如何介入乡村”这个话题,分享了经验和感触。同时,四川美术学院竹编技艺、陶艺研修班成果展——《在地生长》也在北碚区柳荫镇开幕。

    展览现场。通讯员 王亚男 摄.jpg

    展览现场。通讯员 王亚男 摄

    》》在地生长 将艺术带入村落

    “川美把展览开到我们北碚区柳荫镇废弃的老粮仓来了,我们不懂艺术,但竹编我们还是看得懂”,而村民口中的展览,正是四川美术学院主编技艺、陶艺研究班成果展——《在地生长》。

    在地生长展览。 通讯员 王亚男 摄.jpg

    在地生长展览。 通讯员 王亚男 摄

    四川美术学院老师徐琪歆告诉记者,“柳荫镇还保留着非常多乡土元素,我们希望把像竹编、陶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本生生长的环境结合起来。”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几只栩栩如生的竹编鸦雀和竹编马组成了装置作品《融电》,创作者郑治介绍,“我们在柳荫镇呆了一个星期,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创作,像鸦雀和马都是当地一位70岁的农民大爷编的,非常精巧。”

    竹编作品。通讯员 王亚男 摄.jpg

    竹编作品。通讯员 王亚男 摄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农民的创造性,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小手艺也能创造出艺术作品”,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始保留 将艺术作为村落的补充

    当下,一些建筑师、设计师将城市建设的理念运用到乡村建设中,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针对这个现状,建筑师傅英斌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滥建民宿打造网络爆款乡村是不可取,设计师应当深入乡村,发掘当地特色文化,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除了国内学者专家的经验外,来自日本的美术评论家福住廉也通过著名的“大地艺术祭”展览为例,分享了经验。

    所谓“大地艺术祭”就是将艺术作品散落在山间、田野、空地及废弃的学校和工厂内,参观者必须亲自行走在田间探寻。他谈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人群走进乡村,以此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天祥在听完讲座后表示,“艺术不是生硬的介入乡村,而是要将艺术的思维和创作沁润在田间地头,未来也将把这样的经验带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