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从债台高筑到年入数万 重庆垫江一贫困户变成致富“领头雁”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从债台高筑到年入数万 重庆垫江一贫困户变成致富“领头雁”

    时间:2019-01-10 15:35:33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华龙网12月9日16时讯(首席记者 徐焱 通讯员 袁伟)有一种遭遇,叫祸不单行;有一种责任,叫养家脱贫;有一种志气,叫自强不息,这是重庆垫江周嘉镇胜利村5组村民谭定学的真实写照。今年51岁的谭定学四年前被纳入建卡贫困户,通过拼命苦干,一年时间就通过种植蔬菜摘掉了“贫困帽”,近几年,谭定学又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家庭年纯收入10万元,走上致富路,并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祸不单行 收入入不敷出

    2013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谭定学的生活陷入了人生低谷。谈起5年前的经历,谭定学至今仍不愿多提。当年年初,谭定学和往年一样外出务工,妻子刘显菊在家种庄稼,三个孩子一个在重庆读职业学院,两个在垫江四中读初中,一家人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殷实。

    谭定学离家不久,养父突发心脑血管病和胃出血,高昂的住院费、治疗费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重创。然而祸不单行,谭定学的妻子刘显菊又被查出患有胆结石和肾结石。

    刘显菊患病后,为了让谭定学在外安心工作,坚持独自照顾老人、操持农活家务,却因操劳过度,住进了医院,并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这样一来,谭定学不得不放弃务工,回家照顾父亲和妻子。

    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变故,让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妻子的医药费,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让谭定学债台高筑,数万元的欠款让他时常紧锁眉头,感到一筹莫展。

    自强不息 坚定脱贫信念

    被列为扶贫重点对象后,谭定学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帮扶。对此,他一方面心存感激,一方面又觉得脸上无光,暗下决心要尽快努力摘掉“贫困帽”。

    “我身体健全,头脑也没问题,只要努力一定能支撑起这个家,把日子越过越好。”谭定学坚定地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亲年迈多病,妻子重病缠身,三个孩子还在上学。面对如此困难的家庭状况,谭定学没有向生活低头,他打算从自家田地入手,摸索如何脱贫致富。

    谭定学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耕地,起早贪黑,一心想着多种多收,尽快提高家庭收入。2015年,他开垦了邻里的撂荒地将近30亩。

    有了土地,在项目选择上,谭定学又犯了难,既想大干一场,又不能盲目蛮干。因此,谭定学便积极参加县农委、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办举办的种养殖业技术培训,先后学习了无公害蔬菜种植、优质稻种植、淡水鱼养殖等技术,为他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

    坚持不懈 带动村民致富

    “学到了技术,一定要选准项目、找对路子,才能真正脱贫摘帽。”谭定学说,2015年初他选择种植了5亩玉米和水稻,秋季时喜获丰收,大大提升了他发展种植业的自信。

    有了玉米、水稻种植的成功经验,谭定学更加坚定了“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决心开展“多样化生产”,他根据县里蔬菜市场的需求,合理分配种植蔬菜的种类和数量,不仅大大降低生产风险,还能减少气候、疫病、虫害等对农作物的影响,实现了稳定增收。

    2015年,谭定学先后种植了优质水稻、玉米、茄子、青椒、莲藕等农产品,实现收入3.9万元。同年,大女儿高职毕业后在重庆顺利就业,入职之初月收入2500元。一年下来,谭定学家实现纯收入6.9万元,一举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一步步实现脱贫致富梦摘下“贫困帽”,谭定学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

    看着谭定学的蔬菜种植业越来越好,村里人也开始学习效仿,多名村民在谭定学的带动下成为了蔬菜种植能手,年纯收入上万元。

    如今,在胜利村5组,当地种植的蔬菜供不应求。谭定学不仅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还带动贫困户一起脱贫、一起致富,为当地贫困群众自强脱贫树立了好榜样。

    如今,谭定学又在思索今后如何扩大种植规模,他说,接下来打算成立谭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一个商标,申请无公害蔬菜认证,以解决当地农户产前、产中及产后销售难题,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