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分类施策 重庆聚220亿元“金融活水”为近7000户企业“解渴”
  • 【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分类施策 重庆聚220亿元“金融活水”为近7000户企业“解渴”

    时间:2019-01-10 15:34:30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华龙网12月14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积极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筹备组等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改革创新,积聚各方合力,按照企业经营发展初创期、培育期、成长期阶段特征和成长周期,分类施策,集聚220亿元“金融活水”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解渴”成效明显。

    为初创期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扶上马送一程

    重庆世纪精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15年正式建厂投产,公司专精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制造。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司自2016年起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变革,拟加大投入生产设备、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新装备和新模式对现有工艺技术、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起初迫于资金压力,公司智能化、自动化进程推进缓慢,后了解到市经信委联合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出台了新办鼓励类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公司积极申报,2017年和2018年共获得财政补助资金1226万元,其中2017年获得财政补贴资金783万元,2018年获得财政补贴资金443万元。

    “这笔钱真是送来了‘及时雨’,为我们提升产能注入了‘强心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获得资金后,公司全部用于智能制造设备投入,不仅满足了客户的交付需求,还用智能生产线替换了人工操控,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数据显示, 2017年,公司的生产交付量同比提高43.71%。

    “大多数初创期中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等,导致获得信贷支持不足,针对这一难题,我们牵头出台了新办鼓励类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到,自登记注册之日起算,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新办鼓励类中小企业,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2年补贴。

    据了解,2018年,新办鼓励类政策惠及企业223家,金额1.07亿元,为民营中小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为培育期企业增信融资:融资担保梯次奖补、建立风险补偿金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不足问题,市经济信息委积极会同市财政局优化奖补政策,促进政策性担保机构发挥功能作用,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即,根据不同融资担保费率水平占比实施梯次奖补,低费率担保占比越大,财政奖补力度越大,从而支持和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低费率融资担保。

    对担保费率不超过2%的,奖补0.5个百分点;对担保费率2%及以下占企业担保收入总额80%及以上的,追加奖补0.1个百分点;对占比90%及以上的,再奖补0.1个百分点。该项政策惠及1100余户中小企业,享受到低费率担保贷款40.2亿元,节约融资成本4000余万元。

    针对轻资产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积极采取政府增信方式,推动“助保贷”落地见效。由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出资建立政府风险补偿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政府部门和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共同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建行按不低于10倍杠杆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企业仅需提供50%抵押物,就可获得综合成本低至5.22%的贷款。

    截至今年11月底,“助保贷”为1376户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48.76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不足造成的融资难题。

    此外,为有效解决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市财政局,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思路,创新出台促进融资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融资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专业化、社会化的融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政策宣传解读、融资信息咨询、投融资推介对接等服务,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2018年,共鼓励和引导48家融资服务机构帮助4000余户中小企业实现融资110余亿元。为成长期企业引入股权融资 产业引导基金投资17.14亿元

    为优化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市经济信息委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增强资本撮合功能,推动成长期优质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截至今年11月底,重庆产业引导专项基金累计投资我市中小企业47家、约17.14亿元,分别占投资全市各类企业总量的75.8%、45.16%。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