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确保每个贫困村 有1-2个增收产业
  • 确保每个贫困村 有1-2个增收产业

    时间:2017-03-27 20:13:52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作者:

      蹇泽西

      人物档案

      蹇泽西:

      市人大代表,石柱县委书记。

      2016年脱贫成绩单

      脱贫35个村、2.93万人。

      目前还有20个村、1万人没有脱贫。

      扶贫要扶志,脱贫要脱根。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石柱今年要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如何脱根?

      昨日,市人大代表、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脱贫靠“兜底”是短期治标,以发展产业为核心长效脱贫才是治本。

      脱贫的难点

      “增收产业不稳固,脱贫致富能力不足”

      重庆晨报:石柱是全市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蹇泽西:经过全县上下多年的努力,石柱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产业发展也初见成效,但脱贫攻坚仍然任务很重,压力不轻。

      一是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通过2014年底精准识别,我县共有贫困村85个、贫困人口6万人。经过前两年努力,目前还有20个村、1万人没有脱贫。

      二是致贫原因复杂。因病致贫占32.2%,因学致贫占32.3%,缺技术致贫占15.5%,其他原因致贫占20%。

      三是贫困户增收产业不稳固,总体收入水平较低,脱贫致富能力不足。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特别是道路、饮水欠账较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仍需加强。

      近几年来,石柱县充分依托中央和市里的扶贫政策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特色产业中心,重点加大对辣椒、莼菜、长毛兔、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我们的实际走访调研、切身观察感受来讲,有的老百姓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等着“兜底”;二是茫然,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这也侧面反映出有的基层干部帮扶工作有欠缺。

      脱贫首先要转变思想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重庆晨报:石柱怎么来解决这些困难?

      蹇泽西: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我们将思想转变放在了首位。这里说的思想转变,一是干部思想的转变;二是贫困群众的思想转变。

      2016年,我们深入贯彻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孙政才书记“石柱脱贫攻坚要努力走在全市前列”的指示要求,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五个转变”。

      即由常规性重点工作向全局性中心工作转变、由粗放式面上扶持向精准式到户扶贫转变、由短期性突击增收脱贫向长效性稳定增收脱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户由主要依靠帮扶向自力更生转变。

      这“五个转变”,为解决思想认识不够、扶贫措施不准、长效机制不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重庆晨报:“五个转变”带来了什么变化?

      蹇泽西:以改善干群关系为例,通过“五个转变”,老百姓和帮扶干部从思想到行动都有了较大的转变。

      我们要求干部“三在村”:每个月三分之二的时间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以脱贫为导向,要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不脱贫不要回来。通过积极的引导,老百姓也由“要我脱贫”的思想转变为“我要脱贫”。既激发了干部的精气神,又激励了老百姓自力更生。

      “兜底”只能治标发展产业才能“治本”

      “确保每个村有1-2个增收产业”

      重庆晨报:你提到发展产业才能“治本”,石柱怎么确保贫困群众彻底脱掉贫根?

      蹇泽西: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找到症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如果靠“兜底”只能治标,关键还得治本。治本靠什么,还得靠产业。

      石柱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引进、组织、成立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长效机制,确保每个村有1-2个增收产业。

      综合考虑种养习惯、产业特性等因素,在全县规划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兔业为主的草食牲畜、以莼菜为主的高山果蔬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产业扶贫集群。并采取“公司贫困户”、“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方式,让贫困村、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产业覆盖、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增收项目。

      去年,组织引导6219户贫困户种植辣椒,2686户贫困户种植黄连为主中药材,299户贫困户种植烤烟,990户贫困户种植莼菜为主高山蔬菜;663户贫困户养殖兔子6万只,1387户贫困户养殖中蜂2.2万群。

      重庆晨报:效果如何?

      蹇泽西:目前已实施资产收益项目31个,投资达到了3000万元;正在审批项目285个,投资上亿元。这些项目可望带动8618户稳定增收、长效脱贫。

      比如截至去年9月,黄水镇生产加工莼菜的龙头企业潘婆婆公司新增效益2200万元,农户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农户累计脱贫520余户。

      脱贫效果委托第三方评估

      “排名靠后约谈乡镇负责人”

      重庆晨报:据我们了解,石柱在全市率先推行了第三方评估机制。

      蹇泽西:脱贫攻坚工作干得怎么样,一定要有社会评价机制,请第三方来评估,找问题。

      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一谈三看四查八问”,对33个乡镇(街道)脱贫工作进行中期和年终评估验收,采取据实排名、问责约谈、挂单整改等措施,给足压力,压实责任。

      “一谈三看四查八问”即与乡村干部座谈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看贫困户住房状况、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及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

      查户口簿、直补卡、各类档案(重点为到户档案)及信息系统;

      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精准识别情况、务工状况、产业发展及收支情况、结对帮扶成效情况、贫困农户满意度等8个方面。

      去年,石柱在全县抽取66个村、1320户贫困户为评估样本,进村入户分别开展了中期评估和年终验收自查。

      重庆晨报:评价情况如何?

      蹇泽西:从2016年6月中期评估结果看,33个乡镇(街道)最高97.43分,最低84.37分,综合评价平均得分达到91.5分。

      重庆晨报:评价结果如何运用?

      蹇泽西:结果运用包括建立台账,联系乡镇的县领导负责挂账督察整改;将排名全县通报;对排名后8位的乡镇负责人,由县纪委、组织部联合约谈。

      记者 陈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