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申城河道大整治:水清岸绿惹“乡愁”
  • 申城河道大整治:水清岸绿惹“乡愁”

    时间:2017-12-27 15:13:0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罗水元

    原标题: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 | 年终民生特稿②申城河道大整治:水清岸绿惹“乡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加大截污纳管力度,加强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实施水系沟通工程,落实河长制,基本消除全市中小河道黑臭,是上海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

    根据《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上海2017年底前需实现两大目标:上海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上海市水务局近日表示,1864条段1756公里需整治的中小河道基本完成水利工程,进入收尾冲刺阶段。

    补短板始终是“进行时”,河道整治要河中、岸上标本兼治,仍须我们抓铁有痕、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2017022030.jpg

    图片说明:丰收村一幢幢民宅成了“水景房”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连日来,记者多处实地走访后发现,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边远郊区,一条条中小河道已水清岸绿,周边居民有了很强的获得感,更有居民将一些整治过的河道称为“可阅读的河道”――他们从河道的整治中找到了久违的乡愁。

    滨水景美 河道寄托乡愁

    这是

    一条留有童年记忆的河,

    一条成年后寄托乡愁的河,

    一条后代会来寻根的河,

    一条可以阅读故事的河,

    一条让我感到温暖的河……

    发出上述感慨的是杨浦区68岁的居民倪同正。他住在杨树浦港边,冬日的暖阳中,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到整治一新的港边散步,“这里风景好,好活动!”

    同倪同正老人一样,72岁老人路鸿、73岁老人李文泉、80岁老人孙永选也是杨树浦港边的“常客”,他们也有类似感慨。原来,他们本人或祖上大多是当年从江苏坐船到杨树浦港两边的“滚地龙”中“落脚”的,当时的杨树浦港水比较清,他们不但在河里洗澡,还在河里抓鱼抓虾抓螃蟹,生活用水也是直接从杨树浦港里提。在他们心目中,这条杨树浦港承载着他们童年的趣事,曾是他们生活的源泉,是他们的“母亲河”。

    2017021956.jpg

    图片说明:杨树浦港美丽河道吸引周边居民观景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王凯摄

    然而,后来河水变浊、发臭。受臭味影响,兰州路上难见休闲散步者,周边居民即使在家里,也不敢随意开窗。改观就在今年。老人们介绍,8月左右,有船开到了河道挖淤泥,河岸也施工了,出现了绿地、小花园,河边建了观景平台。杨树浦港的水变清了,水上还有一个个小“绿岛”。

    倪同正老人对河边的滨水活动小花园尤其满意,“鹅卵石弯道像龙,碎石弯道像鱼,弯处种的树又像鱼的眼睛,说多好看就有多好看,想怎么联想就可怎么联想,想要怎么阅读就怎么阅读。”看着整治好的河道,倪同正老人经常爬到河边高楼屋顶拍照,“我没有航拍器材,就想多拍点照片,在不同时刻,从不同角度拍下美景。”

    更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他提出的一些想法初步得到了杨浦区有关方面的肯定,包括在河边设立阅报栏、设立杨树浦港变迁简介牌、河边树木挂铭牌等。“那样一来,这条河就真正可以阅读了――不但是我们这一辈,更重要的是便于下一代阅读。”

    作为崇明区陈家镇众多河道治理的一个缩影,鸿雁河在整治中打通了断头河,有关部门种植了美人蕉、蒲草等植物,整治工程集引水、排水和绿化景观功能为一体,呈现百鸟争鸣景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地人蹦出的字眼就是乡愁,一种带着野趣的乡愁……

    水清岸绿 居民更恋乡土

    2017022034.jpg

    图片说明:丰收村村民陈荣福(右)在自家门口便能享受垂钓乐趣 陈梦泽摄

    闵行区浦锦街道最南端的丰收村内,一条条河道波光潋滟纵横交错,一片片绿带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一幢幢民宅成了“水景房”,一条条道路成了“景观路”,紧邻村宅的河道边还有一排亲水平台。

    置身其中,村民陈荣福鱼竿一挥就乐开了,“以前这里的河道淤积,水深不过膝盖,河边鸡鸭成群垃圾遍地臭气难闻。碰到下雨天,积水还会往家里灌。现在,这里的河通向黄浦江,水深了净了,鱼也多了,我想钓就钓,几斤的鱼也钓到过,下雨天不担心家里进水了。”

    村民范雪娟也对整治好的河道点赞。她说,河道整治好,她就拍了照片传给远在国外的孩子,孩子问她:“这是哪?”得知家门口的河道整治好后,孩子说想早点回来看看。

    小时候生活在闵行区浦江镇新丰村、后来嫁到浦东新区航头镇梅园村的孙梅芳,看着门前整治好的千年河道盐铁塘,思绪一下回到出嫁时,“那时乡下没什么车,路也不宽,东西稍多一点,就用船运,我就是带着嫁妆坐船来的。”孙梅芳没想到河道淤积多年的盐铁塘能有热火朝天整治的一天,能有恢复往日清水的一天,她畅想有朝一日能从盐铁塘坐船回娘家。

    2017022035.jpg

    图片说明:丰收村内一条条道路成了“景观路” 陈梦泽摄

    青浦区华新镇嵩山村居民张永泉的家门前有一条崧塘,在崧塘整治前,他就搬到镇上居住了。崧塘整治后,他又从镇上搬了回来。回搬的动机与这里的环境改观有关。因为经过整治,崧塘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河上修了桥,河边建了休闲广场,乡土气息更纯更浓,生活也更方便了。

    景色怡人 市民近悦远来

    随着中小河道的整治,一个个黑臭点变成一处处景点,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前来观景。

    在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内,全市第一条满分通过验收的三星级河道中扬湖俨然成了园区内的景点。清可见底的水中不时可见游鱼嬉戏,曝气增氧装置水花翻滚,河边植被一层叠一层,一层绿过一层。岸边一咖啡店里的人说,中扬湖整治前差不多成了“死角”;改造后,咖啡馆的顾客明显增多,还有新人专程来这里拍婚纱照。

    2017022031.jpg

    图片说明:三星级河道中扬湖景色怡人 陈梦泽摄

    与中扬湖仅隔一公里左右的沪太支路江场西路边,整治过的江场河水清见底。岸边种植着香樟、乌桕、日本柳杉、桂花、茶花、垂丝海棠、黄金槐、胡颓子球、红叶石楠球等几十种绿化,层层叠叠,美不胜收。用新工艺刷过的桥栏杆如同汉白玉般光鲜。一个个半月形亲水平台上,路人纷纷驻足观景。在河边中国乳业博物馆当保安的方德林说,整治后的江场河成为与博物馆融为一体的新景点,河面如同“金水带”,桥如同“金水桥”,来馆参观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在奉贤区,原来经常被投诉的黑臭河韩村港,整治后成了居民心中的“景点河”。这条河道横穿聚贤煌都、景怡佳苑等小区,还有一条商业街跨河而过。经过整治,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一个个太阳能曝气增氧生态绿岛在河岸白色栏杆衬托下,如同一颗颗翡翠。商业街上的人说,河道整治前,商业街上冷冷清清。河道变清后,沿河散步的市民明显多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