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蓬蓬葵花张扬着笑脸,将天际染成金灿灿的;一簇簇豌豆荚挤挨着,籽粒饱满;大片大片荞麦,顶着雪白的小花,在爽朗的晴空下随风轻舞……在距京西北300余公里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来自北京的一颗颗种籽经历了播种、萌发、成长的生命阶段,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京城小小籽种村民摘贫困帽
北京产的蚕豆、豌豆、荞麦、藏红花和芸松等芽苗菜籽种,已经播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试验田里,经试验筛选后明年将向冀内蒙古地区推广。同时,当地首批百余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将因这颗来自京城的小小籽种摘掉贫困的帽子,一起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脱贫攻坚彰显北京农业科技的力量。
兴和县地处北京2小时经济圈,草原广袤,天朗气爽,原生态的土地没有任何污染,但却因天气干旱、土地贫瘠多年撂荒。过去也种荞麦、胡麻,忙活一年一亩地只收个百八十元,种的玉米全长成了秧子,最终只能当青饲料。庄稼靠天收,很多田大片大片撂荒。
提供原种收籽种一条龙服务
北京内蒙古一家亲,携手同发展。北京市农业局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针对京津冀内蒙古等地气候环境、消费市场特点,分别在河北坝上、内蒙古兴和等地试验种植了20多种芽苗菜籽种品种,并安排品种筛选、试验等工作。作为“种业硅谷”的北京,有着兴和县急缺的种业、科技、资金,以及人才、政策等优势。2016年12月,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以研发“纸上种菜”发展壮大的张桂琴带着她的北京市绿山谷芽菜有限责任公司来到兴和县,由当地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农牧局、科技局、产业办及农广学校等部门参加的精准扶贫小组。
2017年4月,在精准扶贫小组的带领下,张桂琴带着她的绿山谷公司走遍了兴和县9个乡镇,经过摸底,选出当地土壤较为贫瘠、家庭较为贫困且家里基本为老弱病残妇“建档立卡”。依据当地的气候、地域、生态、土壤等条件,选择出“向日葵”“豌豆”“荞麦”等耐旱、耐寒“芽苗菜”原种,向贫困户统一提供“芽苗菜”原种,并提供土地的前期使用费、劳务费,每亩地200元。一旦种籽成熟,绿山谷公司将会按照高于市场种籽价格的10%进行回收。
技术员长期驻扎手把手指导
“乌兰察布兴和县距北京300余公里,交通运输方便。年平均气温0℃至18℃,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发展种植芽苗菜籽种的产业。但是贫困户对实施标准化种植的意义认识不足,科学种植管理技术也落后。”被称为“科技特派员”的赵紫峰说。
为了让贫困户学会科学种植,在北京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张桂琴选派3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留兴和县以随时提供技术指导。3名技术人员作为北京科技专员到贫困户家中手把手指导,定期开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和农户现场培训,针对籽种种植各环节进行全程科技指导。
试种新品种收购滞销品
鄂尔栋镇羊圈村村书记田改军说:“去年,村民种下的荞麦、蚕豆、豌豆卖不出去,有价无市,产量也低。今年,绿山谷公司在兴和县种植豌豆、蚕豆、荞麦、葵花等‘芽苗菜’种籽近2000亩,种籽好加上先进的技术,产量高,而且将来收获的籽种,绿山谷公司还按照高于市场价格的10%全部回收,不但不愁卖,收益好还有保障。一般情况下,按照蚕豆、豌豆收成每亩为300至400公斤,荞麦150至250公斤,葵花200至300公斤计算,每亩纯收入就达到700元左右。”
此外,绿山谷还在兴和县试验种植有“藏红花”“芸松”等新品种,“长势非常好,这些都是原种新品,一旦籽种下来,我们还将交给村民种植。”张桂琴称,届时,兴和县作为专业育种基地,两个品种可以扩种上千亩。
针对当地农民所反映的小杂粮销售难题,绿山谷公司还决定全面收购当地农民所种的黄黍米、胡麻、谷子、莜麦、藜麦等10余种2000余亩小杂粮,并计划将这些纯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产品,或通过网络进行有机配送,或直接进行食品深加工,销往大都市。
发展种业基地带动农业发展
如今,除了兴和县,北京绿山谷在内蒙古通辽、赤峰等区域也在发展种业基地,在内蒙古区域发展种业基地近两万亩。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农业局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加强对京津冀内蒙古有关科研推广单位的主动对接与交流合作,在科技支撑与引领下,构建农业协同创新链,开展果类蔬菜、生猪、观赏鱼、家禽、食用菌、奶牛、叶类蔬菜、鲟鱼鲑鳟鱼、粮经作物和西甜瓜等10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开展相互技术观摩。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创新团队共引进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区鲜食、淀粉、特色各类型马铃薯品种共计33个,在延庆、天津、河北三地区开展品种筛选、展示、示范;将食用菌“统一原料、统一菌种、统一制棒、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进一步扩展至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承德县,保定市阜平县,在这些地区食用菌产能均达到300万棒以上;这些工作,既带动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也为当地产业扶贫开发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