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旅游经济 > 开业30周年 细数北京国际饭店前世今生
  • 开业30周年 细数北京国际饭店前世今生

    时间:2017-11-14 15:50:5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北京国际饭店坐拥长安街,鸟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东西中轴线,十里长街中段,与紫禁城、天安门广场近在咫尺。主楼地面29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104.4米。西连东单、王府井,到天安门广场仅2.5公里,南望北京火车站,东邻长安大厦,距首都国际机场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北京国际饭店拥有近千间/套不同规格和档次的客房,各类餐厅、多功能厅40余个,完备的综合服务设施和健康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其中经营谭氏官府菜的谭府餐厅、北京市中心惟一一家旋转餐厅――星光汇是饭店的餐饮亮点设施。值得一提的是,星光汇是长安街上惟一一家可以360度俯瞰京城的旋转餐厅,是国际饭店餐饮市场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高端技术、全新理念打造的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33128平方米。1-3层可提供多个灵活运用的会议场地,拥有北京市中心最大的、达2000平方米的无柱多功能厅,辅之以相匹配的高速网络信息传输系统,多媒体放映机、投影仪等会议设施,同时可提供专业录音、摄像服务,为不同规格、形式的国际化会展活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在北京市中心,十里长安街,无论从客房数量还是会议规模,北京国际饭店都首屈一指,成为业界翘楚。

    诞生

    在明清时期,现贡院六号、东总布胡同、国际饭店、国家旅游局大厦一带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场所,称为贡院。20世纪50年代,为了迎接建国十年大庆,北京市建造了十大建筑,科技系统打算建造国家科技馆,并在如今北京国际饭店的位置上开挖地基,进行地基建设。在当时的条件下,钢筋是稀缺资源,完成国家科技馆的地基时,为保人民大会堂建设用材,国家责令北京市将国家科技馆地基封存,国家科技馆建设项目殇折。之后的20多年中,这块土地一直被围墙所封,即使当地居民也不知道是何工程,更没有人能说清这个项目的渊源。曾经一个时期,这里的围墙被打开了,在平坦的地方开辟出了北京48路公交车总站。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旅游业是最快赚取外汇的行业,当时能达到西方人居住标准的酒店非常少,远远供不应求。这期间,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便采取了合资建饭店的方式,建国饭店开合资饭店先河,之后1982年又开始了长城饭店的建设,正式开启了合资饭店建设的高峰期。随着国力的提升,一个完全由国有资本投资的大型饭店项目――北京国际饭店终于开始了建设。其实早在1978年国务院就批复了国家旅游局建设北京国际饭店项目,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拖到80年代初期。这个项目的设计从197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3年,历时四年,可谓精雕细琢。

    设计

    1978年,计委决定兴建国际饭店这一工程,曾搞了一个40层楼高的大楼方案草图。但由于各方面反应较大,方案被否定。1979年6月,国家旅游总局提出计划任务书,要求建筑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造价1亿元,主客容量为2500个床位,总高度约为30层,不超过100米为宜。为了搞好这项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了7名高级工程师组成技术领导小组,由副院长总工程师何广乾、总建筑师林乐义负责指导,副主任工程师蒋仲钧等负责具体设计。经过实地勘察,参阅国内外大型旅馆资料,会同旅游总局、北京市规划局和有关单位协商,至1979年9月共做了五个设计方案。从1979年开始,设计的变更与调整一直持续到1983年。

    在设计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三位主设计师(林乐义、蒋仲钧、胡寅元)带领着一个40多人的设计团队进行了一次次攻关。之所以被称为“难产”,的确是因为设计上难度太大:一方面,要设计出带有鲜明改革气息的建筑,要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魄力;另一方面,在技术上,这座建筑用地的地基更是需要克服的难题。经过三位主设计师历时四年的耕耘,大楼的蓝图终于跃然纸上:楼体外立面首创采用了全新的三叉弧六边形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美感来自于震撼的视觉效果。从东南西北各面看,都给人以强有力的自信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国际饭店1987年刚刚落成之后,林乐义、蒋仲钧两位大师在另一个工程的施工工地上相继驾鹤西去,有生之年他们给北京留下了这座经典建筑,令人肃然起敬。

    建设

    与普通施工不同的是,北京国际饭店的施工不是从挖地基开始的,而是从爆破地基开始的。早在1957至1958年这块地皮是中央科技馆用地,并已经用了当年极其稀缺的钢筋进行了地基处理。1979年,爆破掉的最大框架长28米,宽48.5米。通过爆破反映出的难度,足以证明1958年建造地基时各项施工都是极其认真负责的。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紧急叫停中央科技馆项目是为了保证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材料需要,也许正是这个阴差阳错,给北京国际饭店留下了一块风水宝地。

    可惜的是,这个地基空了20多年。作家刘心武在《通读长安街――国际饭店》一文的最后部分这样写道:“这座饭店早在文革前便有规划,已经挖好地基,被搁置了几乎二十年才终于耸立起来。想到此,我们也许会更加珍惜这座建筑所隐含的历史沧桑,还有那种努力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开放精神……国际饭店的造型特点打破了‘火柴盒’模式,他以宽大的弧形墙面显示出一种现代化的气派,顶部的圆磨状旋转餐厅,将观赏城市天际轮廓线的新式享受引进了古都。”

    细数北京国际饭店这座建筑的今生前世,有着数不清、说不完的轶事。一座国际饭店,讲述着一个区域的变迁、讲述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演绎着她的经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