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调整优化结构 推动转型升级 凤庆县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 调整优化结构 推动转型升级 凤庆县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时间:2019-01-10 15:34:57  来源:  作者:

    原标题:调整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凤庆县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凤庆县以畜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到规模养殖,由传统粗放经营到现代精细经营转变,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5月,凤庆县良种猪扩繁群场总经理郭启华开始创建凤庆县良种猪扩繁群场,饲养母猪200头,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14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临沧市最大的种猪场,2006年12月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同年还被认定为临沧市重点养殖龙头企业,2014年12月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现在,良种猪扩繁群场已经达到存栏生猪5000多头,年出栏生猪15000多头,种猪畅销半个云南省,年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

    养殖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传统养殖到现代化养殖,由家庭散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由分散养殖逐渐向合作社、场的规模养殖转变,凤庆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加快。由于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养殖业观念的转变,养殖场不再追求量,而是注重“生态养殖”“绿色养殖”“无公害养殖”,大力推行“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新型发展模式进行畜牧业发展。

    该县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户经济与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已建成养殖场(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新(改、扩)养殖场(小区),逐步提高了养殖效益,壮大养殖规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扩宽发展途径,进一步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凤庆县平润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存志高兴地说:“党的政策相当好,我们农民可以个人加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养殖和种植了。”现在,合作社养殖肉牛100多头,从目前效益情况看,年出栏七八十头,收入120多万元。通过合作社形式运转,向农户租地200多亩,实现田租性收入20多万元。每年用工1200多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4万元,合作社1年收入20多万元。

    该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通过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机制落实面积为222.24万亩。同时,依托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补种、新植草地,恢复草原生态,成效显著。

    为不断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步伐,该县以冻精改良为突破口,推动草食畜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覆盖12个乡(镇)的20个牛冻精改良站点,以生猪、肉牛改良为重点,强化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推广猪、牛冻精改良技术,促进全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养殖户饲养管理技术得以提升,养殖效益得到增长。2017年,全县共完成牛冻精改良配种6599头,产犊3670头。

    该县不断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动物疫病防控服务体系,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防疫网络。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对重特大疫病进行全覆盖免疫,确保了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动物疫病。

    据凤庆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凤庆县畜禽养殖由以初级的发展耕畜为主,逐步转变为进入市场流通、实现增收致富的产业,畜禽养殖总量由供不应求变为供求有余,养殖总量大幅增长。目前,全县生猪、大牲畜、羊存栏量分别达到62万头、15.9万头、20.3万只。今后,该县将围绕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这一中心,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按照种植业和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和规模,全面推广“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方式,加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产地建设;采取互助合作、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生态规模养殖场,由家庭副业向经营企业转变,不断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步伐;继续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切实推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基建改造。(通讯员周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