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王丕龙:生在“国庆日” 长在国旗下
  • 王丕龙:生在“国庆日” 长在国旗下

    时间:2019-09-28 18:51:0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王丕龙:生在“国庆日”长在国旗下

    “今年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也是我70岁的生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巧家县老店镇退休教师王丕龙感到很庆幸,生在“国庆日”,长在红旗下,与祖国共成长。

    亲眼见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和真切感受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变化的王丕龙,面对笔者采访,他激动地说:“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感谢祖国让自己这辈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当今好日子来之不易。”谈及70年成长,70年经历,王丕龙激动地说。“新中国是生育养育我们的母亲。”王丕龙从小就爱读书,至今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的作品《可爱的中国》记忆深刻,感触颇深。

    1976年,具有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王丕龙经过10年的生产劳动后,被当地请去在陷塘小学当代课教师,1980年通过教师招考成为一名正式教师,直至2009年退休。在乡村从教33年,在农村生活70年,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祖国朝气蓬勃的发展。

    在教书生涯中,王丕龙每次带领学生升国旗,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唱起国歌,内心就会非常激动。王丕龙尤其记得1980年带领学生第一次升国旗。他介绍,那时没有专用的教室、操场,没有标准的旗杆,更没有仪仗队。他们用竹竿当旗杆,老师带领学生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立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美好明天而奋斗。

    “现在农村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中国人才辈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王丕龙回忆,自己读书的年代,天天光脚板,吃不饱,一家人的布票凑几个月才能做一件衣服。同时,能步入学堂读到初中的少之又少,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就是年龄大了小学毕业就回家搞生产,特别是女孩子,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能上学读书的更是寥寥无几。王丕龙的姐姐如同其他女孩子一样,没有上学读书,17岁就出嫁,一辈子过苦日子。同时,由于受当时封建思想影响,王丕龙近亲结婚育有3个孩子,所幸除老大智力有点弱外没有好好读书,其他两个都身体健康并参加工作成为公职人员。王丕龙说:“读书是致富的金钥匙。现在,人人都进学校读书,还接受优质教育,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还吃上了营养餐。”

    昭巧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家家户户住上宽敞明亮的砖房,杨梅、白芨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一条产业脱贫、生态致富的道路迎面而来……如今,笔者来到王丕龙的家乡巧家县老店镇治乐村,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已然无法想象到70年前贫穷落后的面貌。

    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今天,王丕龙激动地说:“中国各项科技发展令世界瞩目,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就像我们身边的白鹤滩水电站,让我深深感触到,为生在中国而自豪,为我们有这样一个伟大母亲感到骄傲。”

    采访尾声,王丕龙怀着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和祝福。(通讯员胡华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