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曲靖:矢志不渝建设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 曲靖:矢志不渝建设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19-09-11 18:41:44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矢志不渝建设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曲靖坚持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矢志不渝地把建设珠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扛在肩上,践于行动。全市上下通过70年艰苦奋斗,打赢了封山育林、天然林(草)保护、林草产业发展、城乡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脱贫等系列攻坚战,使珠源大地呈现出“国土更绿、乡村更美、产业更富”的美丽画卷。9月3日,在曲靖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曲靖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勇作专题发布。

    林地面积

    比1963年增加1638.84万亩

    2018年底,全市林地面积2416.7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59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4.3%,与1963年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调查结果相比,林地面积增加1638.84万亩,增长了2.1倍;森林蓄积量增加3278万立方米,增长1.2倍;森林覆盖率增加21.5个百分点,保护和修复天然草地1795.4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1.4%。

    现在鸟瞰曲靖,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掩映在茫茫绿海中,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在这片红土地上散发出耀眼光芒。

    突出“四林”建设

    推进国土山川“大绿化”

    紧紧依托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等项目,加强建设生态林;围绕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木本油料基地、用材林基地,扎实加快培育发展经济林;以防治水土流失、水源地保护、沙化石漠化治理为重点,加大力度建设防护林;以路网、水网、城网等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和城市园林精品绿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建设生态景观林。

    7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503万亩。完成节能改灶90万户,建沼气池20万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3.7万台。曲靖从1984年到2018年,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2002年至2016年8月,曲靖完成退耕还林148.1万亩,与退耕还林前相比,森林面积净增146.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5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9.3个百分点。

    曲靖市在绿化工作中还涌现出了“陆良八老”等全国绿化先进典型。

    聚焦“四项”举措

    实施林草生态“大保护”

    林业部门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始终遵守“三条线”(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线、保障生态安全的警戒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落实“四项举措”(强化责任管林管草,严格依法护林护草,加强督查治理林草,定额限额利用林草),全面保护天然林、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维护好生物多样性,精心呵护好绿水青山。

    全市2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以内。1130.4万亩天然林和1795.45万亩天然草地得到有效管护。建成自然保护区23个,总面积45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0.5%。建成森林公园6个。省级重要湿地2个(沾益海峰省级重要湿地、富源小海子省级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1个(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8年底,全市湿地面积达52.28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44.73%,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现有黑颈鹤、黑鹳等20余种国家保护动物;有桫椤、贵州苏铁等1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

    健全“四大”体系

    引领林草产业“大发展”

    林草部门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建立健全“四大体系”(政策扶持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市场开发体系、产业服务体系),带动林草产业转型升级。林业产值达87亿元,林农人均林业增收2000多元,与2007年的11亿元相比,增加76亿元,增长8倍。全市建成园林绿化苗木及造林苗木生产单位440家。建成会泽大海草山、麒麟朗目山等66片万亩草场,为全市人民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草原生态产品。累计发展林下经济经营企业160家,培育林业草原省级龙头企业51家,发展各类林草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132个,其中12个被评为省级示范社。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为重点的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依托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年收入达3.4亿元。完成林业贴息贷款13.06亿元,累计帮助2.6万余户林农和200余家企业解决了资金缺口困难。累计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45亿元,94.3万户林农直接受益。另外,新技术和新品种在林草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应用,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了林草产业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山绿、林活、民富的发展目标。

    破解“四大”难题

    推动林草改革“大深化”

    深入开展林业“三定两山”工作(“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两山”,即自留山和责任山),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等工作目标任务顺利落实,林草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巩固,有效地破解“大资源小产业、高耗能低产出、高投入低回报、重数量轻质量”的四大发展难题,林草产业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全市共完成集体林确权2063.7万亩,确权率99.3%,发放林权证64.62万本,发证率96.86%;成立了市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和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中心,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林权管理和林权服务信息网络;累计流转林地2830宗、22.42万亩,流转金额1.57亿元,林权抵押面积14.16万亩,发放抵押贷款4.81亿元。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全市8个国有林场和曲靖面店坡联营林场改革工作均被省级评定为优秀等次。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事业副处级)。

    创新“四种”模式

    实现精准“大扶贫”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林草部门坚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的原则,积极推进“四种模式”(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助推生态扶贫。累计投入11.6亿元项目资金,惠及20.53万户贫困户,74.65万贫困人口,有力支持了贫困地区脱贫。组织1.7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7.37万亩,户均增收6337元;组织4803户贫困户实施陡坡地治理1.85万亩,户均增收5778元;每年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2929名,每人每年获劳务报酬收入8000元;聘用天保护林员及公益林护林员427名,人均增收6000元-7200元;及时将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兑现补助资金5.8亿元。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草工作将以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抓手,加强林草生态建设,深化林草综合改革,发展现代林草经济,弘扬林草生态文化,高质量推进曲靖林草事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森林总量和质量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达45.4%,森林蓄积量达6300万立方米以上,林草行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林农从林业(草)中获得的人均年收入达2400元以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林草生态体系、较为发达的林草产业体系和较为繁荣的林草文化体系,让绿色成为曲靖最厚重的底色,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撑起曲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片蓝天!(记者滕仕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