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云南滇中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 云南滇中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时间:2019-09-11 18:41:1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云南滇中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滇中新区智能电子设备制造产业。记者 周密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滇中新区将坚持以‘五大创新’为引领,全面优化提升发展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难奋进、真抓实干,确保‘五年大跨越’目标顺利实现。”在昨日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滇中新区专场上,云南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吕永栋表示。

    近年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云南滇中新区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18年,云南滇中新区(以下简称“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3.4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雄安新区未核算数据),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第三。

    创新引领全面提升 稳步增长谱写跨越发展新篇

    “自成立以来,滇中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抓‘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标任务,围绕‘533’产业发展战略,以‘五大创新’为引领,全面优化提升滇中新区发展路径。”吕永栋介绍。

    四年来,滇中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从纵向看,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501.1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23.4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由2016年的1.9%提高到2017年的26.2%、2018年的5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8.8亿元增长到76.1亿元,年均增长24.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12.1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764.8亿元。从横向看,2018年,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雄安新区未核算数据),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第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名第二。

    2019年上半年,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02亿元,同比增长9.6%(在公布数据的国家级新区中增速排名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在公布数据的国家级新区中增速排名第二),工业投资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在公布数据的国家级新区中增速排名第四);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5亿元,增长37.9%;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7.72亿元,增长10.3%。除地区生产总值以外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民间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幅达130.1%,高于全省近100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28.4个百分点,滇中新区对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滇中新区苏宁昆明物流基地。

    规划引领绘就蓝图 夯实基础科学推进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滇中新区始终坚持统筹谋划、规划引领,全面绘就发展蓝图的结果。自成立以来,滇中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滇中特色,已初步构建具有“全域覆盖、多规合一,山水统筹、产城融合,低碳智慧、绿色发展”鲜明特点的规划体系。滇中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东盟产业城、小哨核心区、李其片区、军长片区核心区、嵩明职教基地科教文化产业园、太平新城南部片区等重点片区规划不断完善提升。嵩明-空港片区水、电、路、气、通信、绿地、地下空间及再生水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同时,坚持交通先行、系统配套发展思路,滇中新区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截至今年6月,滇中新区综合交通投资累计完成707.07亿元,三年路网建设启动实施212个1040公里,东片区基本建成“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两横三纵”城市骨干路网。未来,滇中新区将形成机场、高铁、地铁、轻轨及高速路网“空铁联袂、五轨合一、有机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同时,大力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片区内部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通信等生产性配套项目建设,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6.07公里,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预计到2020年,滇中新区结构性骨干路网完成率将达80%以上,组团之间主要联系通道完成率将达90%以上,建成区路网平均密度将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与昆明、滇中城市群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配套完善、一体运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滇中新区规划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兼建管一处处长孙志勇表示。

    不只在基础设施方面,四年来,滇中新区始终坚持连片开发、梯度推进,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截至今年上半年,滇中新区四年累计投入资金216.46亿元,收储土地7.4万亩,出让土地约16964亩。其中,在西片区,着力推进草铺片区、太平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在东片区,重点推进临空产业园、小哨核心区、东盟产业城、空港商务区、杨林经开区、嵩明职教基地的开发建设,目前,各片区开发建设正有序推进。

    精准招商提升活力 强化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践证明,没有产业支撑,发展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围绕‘533’产业发展战略,滇中新区着力构建起了布局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吕永栋表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成绩的取得主要靠产业的支撑。

    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年来,滇中新区始终坚持专业高效、精准招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和专业招商,四年来,累计签订正式招商引资协议总数为371个,正式投资协议总金额约3338.47亿元。先后引进了北京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中铁等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东方、中国医药、江铃汽车等9家中国五百强企业。按照“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思路开展产业链招商,形成重点园区承接、重大项目引领、内培外引并重、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的产业招商格局。

    同时,坚持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发展支撑持续强化。滇中新区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路子,围绕“533”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布局优化、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动能贡献率不断增强。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昆明新能源汽车具备量产能力,江铃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建成投产,共试生产800辆新能源汽车,东风汽车共试生产400余辆商务车。

    四年来,滇中新区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发展环境日趋完善。滇中新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破除门槛限制、深化审批改革、减轻企业税费、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和提升,先后制定滇中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推进多审合一改革,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政务服务需求侧改革倒逼“放管服”改革。目前,滇中新区开展了以行政审批服务总协调人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50个工作日内的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四年来,滇中新区审批事项流程和申报材料压缩40%,相对集中行使的审批权提速75%以上。

    “经过三年的努力,滇中新区基本实现了‘三年见成效’发展目标,未来,滇中新区将进一步发挥改革创新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创新驱动、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使命。”吕永栋表示。(记者 陈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