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美丽乡村建设的临沧实践
  • 美丽乡村建设的临沧实践

    时间:2019-08-08 18:32:0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美丽乡村建设的临沧实践

    核心速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干净整洁的“美村子”和群众脸上的“幸福笑”。临沧市坚持“内外兼修”,匠心打造美丽乡村洁净之美、乡风之美、规划之美,让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群众生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

    一个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乡村,定难承载游子乡愁,更不能托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要义。

    从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屋里屋外美如画”,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令人沉醉。临沧市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走出了一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临沧实践之路。

    腾龙花海

    洁净之美——

    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有序的新民居,让村民生活更有幸福感

    整洁的道路

    走进乡村旅游的新晋“网红”——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那洛村,一幢幢傣族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平坦的硬板路延伸至家家户户,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干净舒爽的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欣赏美景,放松心情,体验乡愁。

    过去的那洛村,猪鸡满地跑、牛粪到处堆,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修排污沟和村道、增花增绿工程和家家户户“拆墙建绿”,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处处鸟语花香。

    寨子美了,游客多了,美景就变成了“钱景”。“以前路脏,家更脏,不少村民垃圾随便丢;如今外面比家里干净,谁扔垃圾谁丢人。”村民俸继昌靠制作傣族制陶、竹编精致的手工艺品,一年就有8万多元收入。2018年那洛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

    那洛村只是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美丽临沧的一幅剪影。

    临沧市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在全市选择100个乡(镇)驻地村、100个公路沿线村、100个特色村、100个旅游村、100个产业村,立足各自优势和特色做好示范。在全市937个建制村、7574个自然村(组)开展垃圾、污水、厕所、绿化以及不良风气“五个整治”,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舒心的生活环境。在农村垃圾上,重点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在农村污水上,重点推进海绵村庄建设。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在农村“厕所革命”上,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在乡村绿化上,全面实施乡村绿化行动,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围村片林、农田林网、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努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全市68个非城关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4.1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7.65%,73.6%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和16.4%的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镇区2座以上公厕和行政村1座以上公厕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1.43%。

    三分建,七分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只有凝聚共识、建章立制,才能实现长效治理。2018年,在已出台《推进农村公益设施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我市公布施行《临沧市城乡清洁条例》,明确乡村清洁责任区划分,乡村主要公共场所六项禁止行为等具体内容和要求,有效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同时,全面推行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五有”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投资补助、担保贴息、群众缴费等方式,积极引入企业建设或运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打扫环境卫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场化运作。

    每周周五是临翔区幕布村的“全域洁净日”,村民洪应兴一早就拿起扫、簸箕加入了村民洁净大军。打扫完村中道路,洪应兴又回到家中,打理自家的种满花草果木的庭院。“现在村子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我们也要把自家的环境打扫得清清爽爽,自己住着舒服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

    幕布村以村长、理事长、路长、家长“四长”为抓手,逐渐形成了“统、抓、管、护”乡村源头治理长效机制。以“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每户每年收取100元的垃圾处理费,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清运。每户摆放可腐烂和不可腐烂的分类垃圾桶,做到分类投放,适时倒入村收集桶,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实现有花、有果、有树、有菜“四有”,实现人人会垃圾分类,户户有无害化厕所、太阳能洗澡间,路路有绿植鲜花。

    炊烟、鸡鸣,农家,池塘、垂柳……今天,幕布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恬淡舒适的气息,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乡村旅游日益兴旺。

    乡风之美——

    爱干净、爱卫生的共识和行为自觉,让村民生活更有获得感

    垃圾分类桶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性;一片山林,有了水就更显苍翠。文化,则是浸润乡村的一泓清泉,更是滋养美丽乡村的摇篮。

    为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建设内涵,临沧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提出加强村寨主流文化氛围营造,并提出了“42684”工作模式,即,突出“村寨入口、村中道路、活动场所、农家庭院”4个空间布局,村口设置“2”块宣传牌,村中道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脱贫攻坚、当地特色产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6组内容,活动广场要有“村史简介、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公益广告、法治宣传、移风易俗、党建制度”等8项内容,农户庭院中有“一块荣誉牌、一副对联、一幅伟人画、一则好家训”4个一的要求,广泛开展村寨主流文化氛围营造,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目前全市已建成示范村198个,成为传承乡村文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培育积极向上的淳朴乡风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内容,把保护环境、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使整治和爱护环境成为移风易俗的主要内容。

    “党旗在我心中,争做洁净先锋”“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倡导文明新风,共建卫生家园”……这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口号,作为临翔区章驮乡腊东自然村村民的一条条“家训”,赫然贴在每家每户的大门口,成为村民爱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家园的座右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政府能做的就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靠村民形成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否则,今天扫干净了,明天又脏了,投入再多钱也没用。”章驮乡党委书记罗仕恒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重中之重就是要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让爱护环境卫生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为此,章驮乡借助实干队走访入户之机,用心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向群众宣传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利用“大喇叭”每周三次循环播放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内容,完善村规民约,结合“周五全域洁净日”,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村民的意识从“要我打扫”变成“我要打扫”,呈现出”人人讲卫生,户户比洁净“的良好风气。

    “现在村民意识转变了,打扫卫生、爱护环境全靠自觉。“罗仕恒说,在潜移默化中,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爱村庄、爱家园、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规划之美——

    2.64万名干部用真情描绘出乡村的愿景,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

    幕布村史长栏

    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

    虽然以往各地也聘请专业团队、专业人才编制村庄规划,但由于规划人员不深入实地调查、不了解乡土人情,编制规划只用纸和笔,有的甚至“闭门造图”,村组干部、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低,编制出的规划大都存在照搬城镇规划、“千村一律”、脱离群众需求、只接天线不接地气等问题,导致群众对规划不认可、不买账,无法落地。

    临沧市创新机制,大胆探索,于2018年12月启动实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组织市内2.64万名临沧籍公职人员,利用节假日回到农村,发挥干部熟悉家乡优势,深入村内各个角落实地踏勘,与家乡父老共商规划、共谋发展。全市共确定规划牵头人5178名,成立规划小组5178个,规划小组成员3.9万名,召开规划小组会议0.83万场次,参会7.3万人次。
    这些公职人员来自农村,最了解乡村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最知晓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痛点、难点在哪里。农民对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愿望最强烈。在他们的用心编制下,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特色、有温度、有感情、可实施的村庄规划新鲜出炉,在推动全市乡村自我振兴、全面振兴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引领新发展。

    临翔区博尚镇腾龙自然村在乡村规划中,以“拉祜风情、湖畔明珠、山水人家、美丽村寨”为定位,将民居、产业、绿化、美化、特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民居错落有致、村庄功能齐备、拉祜风情浓郁,生产发展、生活方便、民风纯朴的美丽乡村。按照“村庄景区化”的思路,突出文化和旅游功能,对村庄整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如今,拉祜风情旅游小镇初具雏形,在美丽乡村发展起美丽经济。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永镇芒糯村上寨自然村在召开村民会议讨论规划时,村民兰加华提出:“希望建设养殖小区,集中养殖家畜,提高村庄人居环境”,该建议被列入自然村规划。村民陈石发提出:“寨子周围400米以内,包括私有在内的所有树木花卉不得私自砍伐,如私自砍伐可由理事会进行经济处罚”,该建议被写入村规民约。

    双江县忙糯乡大营盘村规划形成后,为确保乡村旅游规划落实,乡党委、政府计划通过举办厨艺、手工艺等培训,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发展车厘子特色种植,改变当地以养殖业为主的产业模式,让每一户农户都能从家乡的发展中受益。

    ……

    一个个有感情有温度的规划,一条条沾满泥土气息的建议,一次次村民会议表决时的举手,无不承载着农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也一步步引领着乡村向更美、更富、更文明迈进。

    随着“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幅幅建设鲜花盛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临沧大地徐徐铺开。(字学林 王朝宇 本版图片由字学林、丁树荣、临翔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