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全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云南普洱:芳香镇沅 美丽蜕变
  • 全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 云南普洱:芳香镇沅 美丽蜕变

    时间:2019-08-08 18:31:13  来源:  作者:

    一场美丽攻坚战在云岭大地展开

    今年2月,云南省提出,拟用3年时间,筹资300亿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地处哀牢山、无量山两山腹地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闻声而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发展理念,加快城市提质扩容、建设特色集镇、打造具有诗意盎然、独具魅力人居胜境的“世界茶王·芳香镇沅”,书写着镇沅县城美丽蜕变的传奇。

    镇沅城市公园

    民族文化馆

    双情长廊

    湿地公园

    7.9亿元打造美丽县城

    天蓝地绿是镇沅的底色。72%的森林覆盖率和每立方厘米2万多的负氧离子,让整个县城仿若置身天然大氧吧;厚重文化是她的本色。镇沅府文化、民族文化、盐井文化、茶马文化触摸沧桑岁月,追溯人文之美;时代新风是她的特色。“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平安县城”等桂冠。

    镇沅县城的美,不仅仅因为它依山傍水,更是因为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全面提升和打造“世界茶王,芳香镇沅”的城市品牌,用打造5A级景区的理念来进行城市建设。已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康体为一体的哀牢小镇街区,于2015年被国家住建部列为首批全国八大宜居小区,成为城镇建设的国家级样板。

    显然,镇沅“美丽县城”早已落下先手棋。提前布局的好处在于,省里关于建设美丽县城的指导意见甫一出台,各种政策利好和自身优势的叠加,让镇沅有了绝对制胜的筹码。

    镇沅瞄准建成全省第一批美丽县城的目标,迅速成立美丽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高位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同时建立了一套“会议制、清单制、包保制、问责制”的工作机制,护航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会议制”规定每月召开两次以上办公室会议,每周召开一次相关责任部门“碰头会”;“清单制”即定期以清单的形式将工作任务下发至各相关责任部门,限期督办;“包保制”即每一项美丽县城建设任务,指定一名处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负责具体落实与推进;“问责制”即对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及人员,严格执行问责制度。自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沅县共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办公室会议4次,召开“碰头会”10余次;共下发“美丽县城”建设问题清单5期,下发重点项目问题17项。

    一场提升城市品位形象,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行动在“芳香镇沅”全面铺开。

    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指标要求,镇沅共梳理出美丽县城建设储备项目58项,计划总投资7.9亿元。其中,“干净”类18项,计划投资1.86亿元;“宜居”类31项,计划投资3.87亿元;“特色”类8项,计划投资2.18亿元。按照规划,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占总投资50%。

    据悉,镇沅美丽县城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共建干净家园、营造宜居环境和打造特色风貌三方面。具体实施内容主要有推进“厕所革命”,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净化空间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县城绿化美化行动,打造主题街区和修缮历史文化遗存等,进一步完善县城基本功能、美化生态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最美丽省份重要支撑、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县域经济发展重要载体。

    活力新城大美绽放

    “自从民族文化馆建好后,我每天都要来这里跳舞。”已退休赋闲在家多年的李仙芝今年62岁,她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日落时分赶到民族文化馆,和数百人一起“狂欢”。

    民族文化馆每晚“燃爆”的热闹景象,折射出镇沅县城的美丽蜕变。蓝天绿地之间、青山碧水之畔,这座千年茶树王托起的花园式小城,一改往昔旧模样,古风邈远新跨越,山水田园乐安居。

    镇沅之美,不仅仅因为它依山傍水,而是当地党委政府始终以建设“康体养生、山水田园的休闲城市”为目标,坚持“不求大但求精,不求多但求美,不求全但求特”的建设理念,巧手显山露水透绿的杰作。

    以“双情长廊”为例,除了补麻河两岸文化长廊、旋转水车、芬芳鲜花、茂密丛林以外,两岸渐次相望的亭台楼榭以唐阁、宋阁、元阁、明阁、清阁为建筑特点,连廊、斗拱、翘脊、壁画凸显古代文化韵味。踏着凹凸不平的卵石路步入唐阁,即使身边人声喧嚣,内心也会莫名平静,盛世唐朝的古风遗韵一一掠过,穿越千年。

    镇沅县以“北托、南建、东引、西疏、中优”为发展方向,按照规划区24平方公里,控制区12平方公里,核心区6平方公里区域来规划布局,对城市进行画骨、绘形、描神、传韵。通过对老城区“穿衣戴帽”,新城区主打自治县民族风,镇沅县城形成了“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的建筑风格。一系列庭院式、叠落式、三丘田式建筑组合,彝族火、哈尼族白鹇、拉祜族葫芦等图案图腾,使得整个县城别具一番韵味。

    修生养息缀绿脉,一袭芬芳满镇沅。如今,镇沅县城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总人口2.96万人,绿化覆盖面积112.83公顷,绿地率35.26%,城市河道绿化覆盖率达到86.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已建成的5150平方米火把广场、1.3公里滨河路景观带公园、3470平方米下沉式广场、无量湿地公园等精品项目,皆具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成为县城聚集人气和财富的理想之地。

    对照美丽县城相关指标,镇沅对标对表自查自评:县城区域已消除旱厕,新建城市公厕17个;建设县城生活污水配套管网38公里,县城污水集中收集及处理率均达到100%;县城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据第三方评估,在“美丽县城”21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中,镇沅达标率86%。

    与此同时,镇沅十里滨河长廊、千家寨主题街区、李仙江河堤绿化美化等美丽县城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

    “来镇沅五、六年,感觉县城变大、变美了,城市绿化和卫生都做得很不错,很多细节处理得很精致。”来自福建的建材商林凤伟说,这几年镇沅的发展比较快,美丽县城诠释了这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2018年,镇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91元,四项指标均居普洱全市10县区的第2位。在云南省2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镇沅经济发展排名第2位,顺利晋升全省13个“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序列。

    拾步“双情长廊”,穿行金山大道,或在民族大剧院登高比肩,烟波浩渺的无量湿地泛起浓浓乡愁。一城山水,几重蝶变,芳香镇沅穿越唐宋遗风,大美绽放。

    云南网记者 程三娟 通讯员 王冰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