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产绣融合:飞针走线“绣”出新生活
  • 产绣融合:飞针走线“绣”出新生活

    时间:2019-08-08 18:24:07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产绣融合:飞针走线“绣”出新生活

    在鲁甸县城一间名叫崇文阁的绣房内,整齐挂着上百幅精美的绣品,其中41幅绣品尤其引人注目,这组绣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将昭通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出来。看着刚完成不久的这组绣品,绣娘余睿既骄傲又感慨。

    这些绣品的前身,是一组反映农村巨大变化的连环画。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何不将这组连环画以鲁甸滇绣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此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祖国呢?萌生出这样的想法后,余睿带着6名绣娘,历时3个月的时间,将这组绣品呈现在众人眼前。

    余睿今年25岁,别看她年龄不大,她和另外两名绣娘共同创作的、反映当地以回族人民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感恩党和国家的政策、盼望早日脱贫的滇绣刺绣作品《回族少女》,2018年在参加第十二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工美杯”大赛中获得金奖。今年6月,余睿携此作品登上央视7台,展示了鲁甸别具特色的滇绣文化。

    余睿说,她和刺绣结缘,成为一名绣娘,还得从2017年说起。

    2017年大学毕业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余睿接触到鲁甸县扶贫项目“云南滇绣”。这个项目是鲁甸县委、县政府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挂钩帮扶为契机,与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丽江滇绣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达成共识,为鲁甸县培养优秀的绣娘,携手打造“滇绣之县”文化扶贫项目。

    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让余睿为之叹服,她主动申请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学员,和学员们一起在丽江彭萍老师家,每天刻苦学习8小时,这一学就是一个月。回到鲁甸,余睿成为了第一批教授刺绣技艺的老师之一。

    同年9月,为进一步推动“滇绣之县”项目发展,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滇绣扶贫专项资金,在鲁甸县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鲁甸滇绣培训中心,并于2018年5月成立云南滇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采取交流培养方式培养滇绣人才,定期邀请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姚琴华、金莉英,丽江彭萍等人到鲁甸传授技艺。通过刺绣师们面对面的传授,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余睿的刺绣技能快速提升,并成为了滇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余睿介绍,在鲁甸农村,几乎每位妇女都或多或少掌握基础的刺绣技术,所以在她们中间开展刺绣教学并不困难。该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她带领10余名技术娴熟的在职绣娘分别在鲁甸崇文阁滇绣培训中心、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鲁甸县江底镇中学、鲁甸县水磨镇中心小学、鲁甸县特殊教育学校设立5个刺绣教学点,帮扶对象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鲁甸农村妇女和特殊学校学生和工艺美术爱好者,共计培训绣娘600余名,生产出作品700余幅。

    现在余睿正带着绣娘们刺绣唐卡,余睿说:“刺绣唐卡难度更高,尺寸大一点的唐卡,绣一幅要6—9个月的时间,一幅刺绣唐卡市场价在1万元—3万元。”

    通过培育、壮大刺绣队伍,让当地群众“打工不离家,忙时抓生产,闲暇就绣花,增收又顾家”的新型农村妇女发展模式正在进一步得到体现,鲁甸滇绣产业正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余睿从一个刺绣“小白”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绣娘。

    余睿说,她会带领绣娘们将鲁甸县的滇绣文化产业发扬光大,通过针尖绣出殷实的生活。(记者 雷明娟 实习生 陈绍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