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从“看世界”到“融世界” 实现四大历史性跨越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从“看世界”到“融世界” 实现四大历史性跨越

    时间:2019-08-08 18:07:22  来源:  作者:

    3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50年的建城史,100多年前护国运动打响第一枪,70多年前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和希望之城,如今,“三分春之妙,两分在昆明。”8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玉溪专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担历史使命,抢抓战略机遇,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昆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陲小城正逐步发展成为一座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喜提四大历史性跨越实现从“看世界”到“融世界”

    1949年12月昆明和平解放,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春城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70年来,昆明实现从一穷二白到迈向经济繁荣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从贫困到奔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城乡面貌从破旧落后到美丽现代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从“推开窗户看世界”到“敞开大门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

    2018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5206.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543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官渡区、五华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安宁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80年的97.7倍和75.1倍,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6%,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人均预期寿命由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79.01岁。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享受型飞跃,茅草房、土坯房、砖瓦房成为历史,“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成为记忆,自驾游、出境游、康养游成为时尚,人均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三位。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国初期的7.8平方公里扩大到416平方公里,增长52.3倍,城市格局由“单中心”进入“双核多组团”时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29.5%提高到72.9%。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纵横交错、通江达海,让千年古城从交通末端变成了通达世界的综合枢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春城花都”享誉世界,一座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在云贵高原迅速崛起。同时,昆明同世界203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9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昆明投资,进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6.8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31.2美元,增长18.3倍。“朋友圈”遍布五大洲,缔结国际友城23个,孟加拉等7个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馆。从成功举办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昆明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正加快从全国开放的“后卫”跃升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些取得的历史性跨越,还远远不能概括昆明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显著成就。”昆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按照“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谱写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新篇章。

    按照“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昆明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中心”、提升“三个品牌”,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助力滇中、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南博会、商洽会、旅交会等窗口影响力日益扩大,滇中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基础不断夯实,昆曼公路通车,泛亚铁路昆明段建成,昆蓉欧等货运班列稳定开行,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建设有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有新发展,昆明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作为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昆明市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188”重点产业。其中,高原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基地;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新能源汽车实现昆明造;中缅油气管道及石油炼化项目建成投产改变了云南少气无油状况;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昆明加快迈进5G时代。高新区、经开区、五华科技园、安宁工业园区跻身千亿级园区行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51.2%提高到2018年的56.6%。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昆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共建共享,办好民生实事。2012年以来,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保持在70%以上,累计实现34.46万贫困人口脱贫,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寻甸县、东川区、禄劝县脱贫摘帽。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3.12∶1缩小到2018年的2.8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大,被央视评选为2018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随着呈贡新城迅速崛起,晋宁撤县设区,昆明中心城区加快更新,城市发展进入滇池时代。草海、巫家坝等重点片区加快开发,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公园1903等成为城市新地标。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达79%,位居全国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十”字并加速成网,运营里程88.76公里。“环线+射线”的骨干公路网形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66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迈入高铁时代,长水机场成为全球百强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348条,昆明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滇池2018年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滇池湖滨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建成区绿地率从2013年的36.2%提高到38.7%,绿化覆盖率从39.4%提高到42.1%。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荣获联合国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在“2018世界春城”评选中排名全球第一。“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通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权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昆明“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吸引华为、闻泰科技、京东方、优必选等一批实力企业、优质项目落户。2012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476亿元、外资103亿美元。

    如今的昆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国家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个,石林、禄劝、寻甸3个自治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各族人民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云南网记者 龙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