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丽江这两人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候选名单 快为他们投一票吧!
  • 丽江这两人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候选名单 快为他们投一票吧!

    时间:2019-07-30 19:36:19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丽江这两人入选“全国最美奋斗者”候选名单快为他们投一票吧!

    杨大林,男,彝族,中共党员,1978年9月出生,云南宁蒗县人,沙力村党总支书记,沙力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在基层的工作岗位上,杨大林同志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演绎得淋漓尽致。2017年12月9日8时16分,杨大林不堪疲劳,倒在了扶贫路上,他的奉献精神却永远刻在了人们心中。

    杨大林同志只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队员之一,也只是众多基层村干部之一。但是在这场人与贫困的较量中,涌现出了一批以杨大林等同志为代表的优秀脱贫攻坚战斗标兵,他们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杨大林同志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脊梁!

    杨大林只是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也只是基层村委会的班子成员。但是在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杨大林同志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演绎得淋漓尽致。2017年12月9日8时,杨大林因不堪疲劳,倒在了扶贫路上,他的奉献精神却永远刻在了人们心中。

    一、以“村三通”为目标

    杨大林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第一天,就对全体村民做了三个保证:通路、通电、通水,在那之前,沙力村有8个村民小组还没有通电,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没有一口可保障人畜饮水的水窖。

    为了修通从沙家村到松林、远家沟、牛窝子、华新等8个村民小组的21公里通组公路杨大林一度将父亲和两个兄弟的工资卡借出来,向银行贷款10万元,才得以继续开工。

    如今,靠着这条得来不易的毛路,这8个偏远山村的300多户农户才得以将自家出产的一点点特产卖出山外,才得以将急病的人、待产的妇女、上学的孩子,用摩托车、拖拉机送出大山。说起杨大林书记,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谈到大林书记英年早逝,这些淳朴的村民无不泪湿眼眶。

    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各村小组的“三通”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二、积极带头发展养殖业

    2010年,杨大林成功注册了隆欣黑绵羊养殖公司,并成立合作社,带头发展养殖业三年来,合作社每年存栏100头黑绵羊,出栏60只,年收入达到10万元。此外,合作社吸纳全村的贫困农户散养黑绵羊,不仅提供养殖技术、还帮助农户售卖成品羊。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杨大林带领松林、远家沟、加巴村、李家村村民重点种植烤烟,2017年已实现500亩面积,250万元产值他发动村委会16户农户种植附子、重楼、草乌等种药材,年产值达到30万元他带领沙家村、华新、新明、中梁子、杨家村等村组发展花椒经济作物。如今,在现班子的努力下已发展为3000亩,年产值已达到300万元。

    工作中的小故事:

    1、热爱工作

    跟大林同志一起工作的驻村队长马永暖说道:“他对工作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热爱,白天他忙着工作,晚上躺下了,我们聊着聊着总是又聊到工作上来,有时候想到一个不错的点子,大林书记还会叫我立马起床记在日记本上。我到今天都不敢相信,杨大林书记已经离我们远去,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仿佛大林还在我们身边,同我们一起入户、一起分析沙力贫情,筹谋划策”。

      2、以身作则

    在打造丽宁二级路旅游全线的“两违”整治工作中,为顺利开展拆迁工作,杨大林首先从自身“开刀”,第一个就拆了老父亲和两个兄弟的老房子,然后再拆了村委会班组成员的房子。看到书记和村委会领导带头拆迁,其余的30户拆迁户二话不说也跟着搬迁了。截止目前,35户2019年预脱贫就地改造户安居房建设竣工率已高达88.57%。

    3、情系村民

    (1)多年来,杨大林一直关心着牛窝子村小组的两个年过半百的五保户杨古布和杨古尾两姐弟,每次经过他们家,他总是带着财米油盐进门看望。逢年过节,他总要为老人添置一些新衣新鞋。每次看到杨大林进门,不会说话的两位老人总是高兴得拍手欢笑,仿佛是自己的亲儿子回来了一样。

    (2)李奶奶一家于2016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一贫如洗,杨大林在工作之余经常会来李奶奶家里坐坐,总不忘给老奶奶带一些生活用品,陪她聊聊天。对于杨大林的不幸去世,李奶奶唏嘘不已,“大林就像我儿子一样,是个大好人,搬家也全靠他了,建房时他天天过来看,一天来两三次,我买不起脊檩,还是他给我买来的”。

    当前,在沙力基层的努力及县委的扶持下已提前完成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缴费工作,确保了沙力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为村民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

    4、不计得失

    杨新明家原来是家徒四壁的困难户,为了帮助他脱贫致富,杨大林从自己的养殖场给他送来了17只小羊。几年过去了,羊子发展成了40多只,靠着卖羊的钱,他又增加的生猪养殖,如今,杨新明家的圈舍内猪儿肥、羊儿壮,他说这才像个过日子的样子,他还说打算卖了羊就把当初那17只羊的钱还给大林书记,然而却没机会亲手还他钱了。

    5、关爱同事

    每天早上,起得最早的一定是杨大林,等到同事们起床时,他已经烧好水、准备好早点,等着大家了。几年如一日,他就像父兄一般,关心关爱着自己的同事,温暖着离家在外的驻村工作队的年轻人们。如今,这一丝丝温暖依然停留在大学生村官何彦和乡政府办事员李宁英的心里,她俩是沙力村委会唯一的两位女同志,杨大林把最大最敞亮的一间宿舍安排给了这两个姑娘。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杨大林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一个基层干部的无私奉献。他用豁达的胸怀、实干的精神讲述着一名共产党员克己奉公、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大爱。他的精神令人震撼、让人钦佩。七尺男儿闻之眼眶湿润,八旬老人看罢泪洒衣衫,他们是在为一个早逝的英灵惋惜,亦是为一种精神的延存而感怀。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她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她总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起到先锋引领作用。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办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锻造了丽江教育史上的奇迹,展示了锐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辉形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08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张桂梅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传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开创了“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张桂梅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1527名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八届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