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松林之下菌正旺
  • 松林之下菌正旺

    时间:2019-07-30 19:34:22  来源:  作者:

    原标题:松林之下菌正旺

    阳光正好,林下影千重。繁茂的华山松下,一朵朵破土而出的赤松茸无比鲜嫩。这是进入巧家县马树镇小河塘林区林下仿野生菌种植基地的第一个场景。技术人员测试了一下,这里的气温为20℃。

    “哎呦,昨天刚摘过,今天又长出这么多!”钻进林下,放下背篓,崔义支开始采摘赤松茸,其丈夫在不远处将一朵朵菌装进菜框。忙活一阵,不同品相的赤松茸已经摆放整齐。

    崔义支是马树镇小河塘村龙树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月来到家门口由巧家县移民投资公司、巧家九棵松生物科技公司创办的林下仿野生菌试验示范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工钱,丈夫每天有120元工钱。赤松茸上市季节有半年左右时间,夫妻两个忙活半年,有近3万元收入。到了10月,林下种植的是羊肚菌,夫妻俩有两个月活计可以干,一年有近4万元的收入。家里的房子获得了农危改项目,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蔬菜。

    基地务工的当地贫困群众很多,他们都和崔义支家情况差不多,逐渐摆脱贫困的同时,更思谋未来的发展计划。

    “林下菌种植为马树镇的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将结合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丰富并完善‘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马树镇镇长杨鹭信心满满地说。

    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陈留山介绍,巧家林下菌产业发展具有可持续、短平快、风险相对可控的优势,这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作物争资源的特有菌种只适合在林下生长,是循环农业、维护国家食物安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朝阳产业,发展林下菌产业投资少、见效周期短,效益高,群众接受度高。

    巧家县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面积318.57万亩,林下菌产业发展空间大、潜力大、条件优。巧家发展林下菌种植有三个重要的发展规划——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林下资源开发专家技术团队在巧家成立专家工作站,在县国有林场开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种植试验,成功培育出赤松茸、羊肚菌、平菇、杏鲍菇等4个品种,为林下菌推广打下基础,提供科技支撑;2019年,巧家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30万元,巧家县移民投资公司、巧家县九棵松生物科技公司作为承接主体,运用科研成果,推广建设1000亩的林下菌试验示范基地。巧家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843.968万元,配套规划建设菌种培育场、基质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初步构建林下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雏形。

    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巧家县采取“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建设1000亩林下菌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入股承接培育经营公司获取分红收益及委托承建经营获取固定回报的方式,挂联建档立卡贫困户730户,促进年户均增收450元。承接主体按照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的原则,每亩每天提供临时就业岗位3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近就地务工获取收益的方式,每天每人获取务工收入80—100元。

    来自市场的报告更喜人:小河塘林场自然条件下生产的赤松茸,因为品质上乘、口感香脆,在巧家境内为每公斤35元以上,昭通市内市场价为每公斤40元左右,昆明市场则为每公斤50元,销售到四川、贵州、重庆等周边省市的价格则达到了每公斤60元以上。其他林下菌种市场表现也相当抢眼。目前,合作社正在准备10月份林下仿野生羊肚菌的菌种培育,一年两季的林下菌生产,助力巧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迈大步。(记者 杨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