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普洱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纪实
  • 普洱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9-05-08 19:23:23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普洱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纪实

    谈及普洱市医疗卫生的变化,家住思茅区气象局92岁的冯明仙老人激动地说:“以前看病,条件真的差,医生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也不能拍片。但现在不一样了,病房里有空调,医生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大病也能放心看了,变化真的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普洱市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领域共投入59.87亿元,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理念,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日臻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卫生资源总量逐步增加

    卫生健康无小事。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2009年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普洱市各级投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717个,资金15.34亿元,建设规模48.79万平方米。改扩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动迁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市中心血站、市120急救中心、10县(区)卫生监督机构、思茅区人民医院,改扩建、迁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得到建设项目覆盖。

    基本设备不断完善。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市、县级医院配备了核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B超、X光机、心电图、生化分析仪等设备配置齐全,73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987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信息化设备,全市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价值达14.08亿元。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并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市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5%,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担。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市、县两级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中医医疗集团和精神病专科联盟,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达32个,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4%。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56个,签约居民143.30万人,签约率达55.02%,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六类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

    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普洱市人民医院能开展心脏搭桥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干肿瘤切除术等高精尖手术。县级医院以提质达标为重点,门诊、住院病房、手术室等改造升级建设全面完成,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儿科等32个学科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血液透析、外科、妇产科等腔镜技术在县级医院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全市标准化卫生院达标率94.17%,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率99.6%。同时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初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少出市。

    目前,全市共有卫生计生服务机构1503个。民营医院18个,企业办医院1个,个体诊所、医务室273个,全市编制病床9913张,开放病床10742张。卫生技术人员11946人,乡村医生2204人,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多元办医格局逐步形成。

    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鼠疫、霍乱、疟疾、艾滋病和地方病等重点疾病流行得到有效遏制。疫苗针对主要传染病比计划免疫前下降99.15%,死亡率下降98.66%。全面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201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0.63/10万,婴儿死亡率6.4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全覆盖。自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全市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26万份,共为18.77万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普洱市卫生健康部门各项工作发展良好,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不断优化,行业制度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保障和服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臧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