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河长治河的“第三只眼睛”——澄江县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河长制工作
  • 河长治河的“第三只眼睛”——澄江县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河长制工作

    时间:2019-04-24 18:53:34  来源:  作者:

    原标题:河长治河的“第三只眼睛”——澄江县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河长制工作

    点点鼠标,就能及时了解抚仙湖入湖口河道的水面情况,查看河道内是否有垃圾漂浮物等。在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移动鼠标,控制入湖口视频监控站点上的摄像头,调整角度、变换焦距,抚仙湖入湖口部分河道的实时画面便在调度管理中心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分屏显示出来,360度全方位反馈入湖口河道实时情况。

    目前,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共连接着20个视频监控站点,实时收录河道、水库情况。其中,17个视频监控站点安装在抚澄河、尖山河等抚仙湖沿岸主要入湖口;3个视频监控站点安装在梁王山水库、山冲河水库等水库坝塘。“我们调度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在办公室每天查看河道的情况,一发现河道相关问题就第一时间告知河长,以辅助河长治河工作。”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主任李进说,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开外的入湖河道,只要设置有视频监控站点,在办公室便可实时看到入湖口河道的情况。

    据介绍,该20个视频监控站点于2018年9月份完成安装、调试后投入使用。通过前方采集收录的视频画面,一旦发现入湖口的水颜色不正常、水面有漂浮物或是周边有群众在河道口洗衣等现象,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调度管理中心便第一时间将其情况反映给相关河道负责人、负责的街道(社区)、责任单位直接处理。同时,在调度管理中心内,工作人员可利用“钉钉河长通”管理端口后台,将所监测到的河道情况实时发给相关河道的河长,相关河道的河长便可以直接从“钉钉河长通”手机App直接了解河道情况并进行跟踪处理。

    4月15日,记者跟随澄江县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了抚仙湖边尖山河入湖口。在尖山河入湖口,记者看见了立在湖边、河道口的视频监控站点,类似路灯样式的杆子上挂着球筒状的视频监控设备。据李进介绍,该视频监控站点由监控杆、防雷接地设备和简易水标尺组成,通过太阳能板供电,为预防太阳能板无法正常供电的情况,同时还备有2块蓄电池可支持至少10天的供电。该视频监控站点的摄像头像素为300万,可360度全方位旋转、支持变焦,以便全方位查看水位变化和河道情况,同时支持4G网络进行图像传输。

    在抚仙湖沿岸主要入湖口安装视频监控站点,是澄江县全面推行河长制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一项工程。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河长即时通信平台,可全面加强河湖库渠动态监控、巡河巡湖监管,通过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工作效能大大提高。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张伟告诉记者,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以往在河长治水过程中发现的五大难题。一是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对镇(街道)落实河长制工作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管理、监督、考核;二是上级无法实时了解网格工作人员(保洁员)对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三是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并上报河道巡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工作效率低;四是无法系统性地将河道档案和治河策略通过信息化手段体现;五是无法实时查看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的视频监控、水污染源等“信息孤岛”,无法统一整合到同一平台,不能有效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2013年澄江县开始实施河段长责任制,由市级领导任河长、县级领导任副河长,县直单位、各镇(街道)领导任段长。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澄江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推行“六必看、六必听、六必改、六提升”的河长制工作方法,按照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全面推进澄江县河(湖)长制工作,同时启动了全面推行河长制信息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包含监控站点、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平台、监督管理平台、移动应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建设内容。经过一年的建设,2018年澄江县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成运营,自建成以来共发现问题75起,整改问题65起,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及责任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联动。河长不仅可以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组建的县级、镇级河长交流群中交流工作经验、开展巡河工作,还可以使用“钉钉河长通”App开展工作。在巡河时,通过手机拍照或输入巡河日志,将沿途所见所闻即时上传,不仅有了GPS记录巡河轨迹,还可以通过“钉钉河长通”App直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治水难题。与此同时,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还充分利用河长制监控平台、“钉钉河长通”巡河软件、河长制信息服务平台等,强化河湖库渠的日常监管。

    此外,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还在湖边河道旁建立河长公示牌、增设环湖党员监督岗、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并增设“曝光台”,向社会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发布河湖治理相关信息,接受群众意见反馈及监督举报,开创了“重建强管”与全民治水的新局面。(记者李丹实习生姚雨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