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闪电深1度|“硬核”实力!总产值首超万亿元背后的山东农业“发展密码”
  • 闪电深1度|“硬核”实力!总产值首超万亿元背后的山东农业“发展密码”

    时间:2021-01-22 12:04:22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0日讯通过无人机镜头,俯瞰日照东港区成家廒头村,一个个海水养殖池塘星罗棋布。曾经一度荒凉静寂的盐池,如今变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生产试验基地。从这里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3号’”新品种和“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渔民增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也在推动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成家廒头村的“新变化”,只是山东传统农业转型的缩影。

    2021年1月20日,经国家统计局确认,2020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

    “十三五”期间,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破万亿”历程:多年领跑,提前“冲线”

    2017年,山东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98.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58.7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

    志存高远的山东农业没有放慢脚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2018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方面加大培育力度,进一步稳固山东农业大省的优势和地位。规划提出,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以上。

    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山东农业质效加快优化提升——

    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397.53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9671.7亿元,占全国的7.8%,持续巩固榜首位置;

    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提前完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任务,跨越式发展振奋人心,也彰显出“全国农业看山东”的硬核实力。

    科技兴粮,打开农业现代化新局

    “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我有信心旱涝保收。今年的小麦收入肯定少不了。”2020年3月,站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山东省邹平市种粮大户甘冲讲述了他的信心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山东全力保障农资等运输供应,各类生产资料储备充足,“打个电话,需要的农资就送货上门,很方便。”

    邹平市通过维修配套机电井、铺设PVC输水管道等工程措施,增强当地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形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田。

    为保证小麦产量和价格,甘冲选择了优质麦种。一亩地只需要15斤种子,小麦品质好,收获后卖价也高。一年小麦和玉米两季,亩产一吨粮很轻松。

    图/2020年6月18日,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冬小麦育种试验田里正在收割小麦。

    告别过去单纯依靠经验种地,科技兴粮、科学种田成为山东粮食生产的显著特点。山东省农科院赵振东院士领衔培育的“功勋小麦”品种济麦22号,累计推广3亿多亩,实现经济效益300多亿元;登海玉米系列品种,每年推广面积都在2800万亩以上,多次创下高产纪录;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首次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找到了解决小麦赤霉病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金钥匙”……数据显示,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6年的61.8%提高到目前64.5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旱能浇,涝能排,还有农业科技保驾护航,齐鲁大地上,越来越多和甘冲一样的种粮大户,信心和腰包同时鼓了起来。

    仓廪实,天下安。

    近年来,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5650万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6113万亩。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山东制造”,擎起农产品出口大旗

    山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和高质量发展,在较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为农产品出口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1257.4亿元,较2019年增长1.9%,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3.9%,占比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数据显示,潍坊市年出口蚕种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货值达3500万元,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全部蚕种依赖从中国进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蚕种出口一度中断,国内蚕种孵化企业和国外桑蚕养殖业面临重创。

    潍坊海关立即依据《潍坊海关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支持企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的45条措施》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前申报、优先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模式,共验放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蚕种48.72万张、149.06万美元,避免企业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2020年,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迅速复工复产,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得到显著提升,拉动全省农产品出口增长4个百分点。据济南海关副关长张艺兵介绍,随着RCEP自贸协定的签署,山东农产品出口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深耕海洋,集聚蓝色新动能

    2020年,山东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4.1%。拥抱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深耕海洋,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大有可为。

    2020年7月10日,风景如画的胶州半岛,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在山东烟台四十里湾海域正式投入运营。“耕海1号”集智慧渔业、科技研发、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可年产鱼类等约15万公斤、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图/2020年7月10日,游客在“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上游览。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仍达到了486.7万吨,其中海水产品414.2万吨,这背后是以现代化海洋牧场为代表的现代渔业加快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梁文跃表示,山东把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乡村振兴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发展省级及以上海洋牧场7.9万公顷,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44家,占全国的40%,2020年综合经济收入超过2500亿元。

    品牌强农,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振兴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集聚发展才能更好凸显产业优质。

    山东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省共推出6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省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同时,坚持用集群化、园区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烟台苹果”“寿光蔬菜”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批4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纳入“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支持范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26个,其中国家级19个。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图/海阳市某水果公司,准备出口的烟台苹果正在经过自动化苹果清洗机。

    “烟台苹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45亿元,年产量57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出口总量的1/2。

    近日,经过一年建设,烟台市高标准建成苹果大数据中心,烟台苹果从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截至目前,烟台苹果大数据中心已采集种植户97万户,种植面积280万亩,种植基地126个,苹果专家近400人;采集合作社755个,果业企业46800个,果库249个。未来几年,烟台将依托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烟台苹果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创造土地托管服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经验,山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万余家;探索集体统一经营、资产盘活运营等10条特色发展路子,山东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4万家、家庭农场8.3万户;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山东一系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激发农业动力增强、活力释放,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山东以约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稳居全国前列。展望“十四五”,山东农业规划新征程。

    1月17日,山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总结山东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处在多重机遇叠加黄金期的山东“三农”工作,身肩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新辉煌的重任,正站在农业总产值首破万亿元的新起点上扬帆再起航。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