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特色林业奏响绿色富民曲
  • 特色林业奏响绿色富民曲

    时间:2019-11-02 17:46:0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刘 涛

    □ 本报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李晓君 王雷

    秋日的宁阳大地上,片片绿林映入眼帘,昔日沟壑纵横的茂公山栽满了漫山遍野的果树,情侣山遍植了郁郁葱葱的生态林,焕发着勃勃生机。

    果园里谱写富民歌

    眼下正是红富士苹果的收获期,在宁阳县东庄镇王家庄村苹果基地里,农民忙着采摘、包装、发货,苹果成了村里的致富果。

    王家庄村2011年成立了宁阳县凤仙山林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810人,采取“支部+合作社+林果种植基地”的方式,成立了30余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实行挖穴、购苗、栽植、浇水、修剪、打药、销售“七统一”的管理模式。把果园分成10亩、20亩的标准单元,由农户包管,合作社管生产标准,农户按标准作业,按劳计酬。

    “村民拿地入股的按股获取红利,提供劳务的获取劳务费,新鲜的苹果通过合作社销售平台获取收益。”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闫清营说。农民愿意把土地交到合作社,拿地入股,并从事劳务活动。合作社负责开市场、创品牌,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正是这种创新模式让王家庄村的百姓尝到了苹果产业的甜头,也吸引了大量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乡。目前,王家庄村以土地入股的有200多户,成了真正的苹果专业村。

    丘陵薄地变身田园综合体

    堽城镇刘伶、住山、侯家庄、大张、得时等村地处山区丘陵,周边被马山、茂公山、皮山等环绕,土地贫瘠,村民保持着传统的耕作方式,每亩平均年收益只有300元。

    在泰安华健德利尔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看来,丘陵地、离公路近、水不好引等,是农民眼里的劣势,但起伏的地形、优美的环境却正好符合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去年公司流转了1200亩土地发展苹果种植,为山区发展带来新希望。

    2018年,宁阳县围绕“苗彩果香,森林宁阳”的工作思路,把山区开发、荒山绿化作为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在环山路两侧新发展大枣、核桃、苹果、杏等生态经济林10万亩,奏响绿色富民曲。

    为更好地支持10万亩经济林建设,宁阳县统筹各部门资源,将政策、项目向中东部环山路两侧经济林开发基地倾斜,争取经济林发展到哪里,水、电、路就通到哪里。目前南部山区已流转4个村土地2462亩。得时村建立了元丰核桃基地,先后发展核桃种植1000多亩;大张村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综合利用,建立苹果种植基地。

    林果产业一路飘香

    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16届林产品交易会上,宁阳“黑果花楸52°露酒”“香玲核桃”“圆红枣”“鲜长红枣”等多个林产品斩获金奖,打响宁阳林产品的品牌。

    “黑果花楸富含大量的花青素和多酚,是集食用、药用、生态为一身的珍贵树种,市场前景非常好!”在磁窑镇茂义村黑果花楸生产繁育基地,基地负责人张存国说。去年他们成片栽植了700余亩黑果花楸,春天开白色的小花,远远看去一片花海,而到了秋天,叶子变得通红,就像枫叶一样,极具观赏性。基地还建起酿酒厂,对果实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银杏过去一直是以繁育栽培绿化为主,现在磁窑镇后李村的银杏,却主要是用于提取药物。“提取的银杏叶里的双黄酮,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项目负责人纪成熙介绍,这片近300亩的银杏新品种研发选育栽植基地,由他所在的泰安红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共建。

    除了新品种的引进和发展,宁阳县还加大对林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电商。作为劳务输出大镇,鹤山镇探索“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新业态,于2018年开发“家在鹤山”微信小程序,让上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进驻平台,依托线下商城“鹤山物语”,让在外游子也能买到家乡特产。

    “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让新品种释放发展潜力,让林果产业焕发新活力。”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韩长海说。自2018年起,全县盘活闲置山地、丘陵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生产,现已累计发展各类特色经济林22.08万亩,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人均年创收2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