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老民俗碰撞新农村 临邑邢仙龙村一年盘活发展新棋局
  • 老民俗碰撞新农村 临邑邢仙龙村一年盘活发展新棋局

    时间:2018-09-08 18:29:16  来源:大众网  作者:祁小丽

    采访团记者在邢仙龙村采访贫困户

    邢仙龙村发展边角经济,街边种植的葡萄园长势喜人

    改造后的邢仙龙村路面宽阔整洁,环境优美

    大众网临邑9月7日讯记者祁小丽)古色古香的茅草门,干净整洁的街道边,葡萄叶片繁密,生机勃勃。9月7日上午,“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首届全国新闻媒体临邑行”采访团来到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看到眼前干净整洁处处绿意盎然的小村庄,记者们纷纷表示,“真不敢相信这个村在一年以前是个出了名的脏乱差贫困村!”

    邢仙龙村位于临邑县宿安乡人民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该村现有人口384人,耕地面积550亩,村两委成员3人,党员5名。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之前的邢仙龙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道路年久失修,道路两旁私搭乱建严重,村内环境破旧不堪,是宿安乡5个省级重点村之一。

    如何确立贫困村的扶贫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清理出的13.2亩闲散地,宿安乡邀请县扶贫办、农林局、水产局、蔬菜局等专家及县委办等对接帮扶单位,相继召开葡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评审论证会、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会,最终论证形成以村内葡萄产业园区为脱贫主导产业,村北9个西葫大棚为辅助脱贫产业的脱贫思路。为此,村里整理了村内主干道两侧13.2亩土地,建设葡萄产业园区,园区采取“葡萄、紫薯、大蒜”间作种植模式,聘请技术员指导贫困户轮流管理园区,既学技术,又增收入,一举两得。目前,园区已完成葡萄、紫薯间作种植,紫薯10月初即可收获;9个西葫圆拱棚对外承包,每棚收取承包费3000元。第一年争取贫困户全部脱贫,第三年园区葡萄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为全村带来可观集体经济收入。“我闲时就在村里的葡萄园打工,再加上集体的分红和低保,一年收入能达到五六千。”村里的贫困户邢加利告诉记者,如今收入稳定,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邢仙龙村里原来没有路灯、文体广场,群众休闲娱乐需求得不到满足,街上道路坑洼不平。为帮助邢仙龙村脱贫摘帽,2016年,宿安乡有关部门结合该村村内街道较宽,闲散地较多的实际,在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闲散地块上做文章,创新筹资举措,通过申请财政专款、行业扶贫、企业帮扶、社会援助、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募集资金143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拆除废弃房屋52座,断壁残垣1000余米,共硬化路面3.2公里,栽种各类绿化苗木1500棵,新修下水道1500多米,并且所有墙面进行了粉刷,绘制宣传教育图画42幅。同时新建了活动场所、乡村记忆文化园、文体广场、幼儿园、假山公园、人工湖等设施,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年的时间,村里大街小巷的路全修了,街道两侧的墙面也粉刷一新,还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墙画。”谈起变化,临邑县宿安乡邢仙龙村村民马传亮格外兴奋:“以前的邢仙龙村,全村98户中有12户是贫困户,环境脏乱差是出了名的,村集体更是一分钱也没有。现在贫困户脱贫了,集体收入增加了,环境也美了,我们一下从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宿安乡还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借助各传统节日,开展五一“我爱我家”环卫公益活动、六一“成童礼”感恩教育活动、七一“党员模范先锋”评选活动、八一“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同时筹划利用邢仙龙村葡萄产业园区,整合本地优势产业,制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规划,借助当地鱼塘养殖、特色小吃、生态采摘园及世贸天阶万亩生态农场等优势项目,规划发展集乡村垂钓、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业。

    临邑媒体行采访团来到宿安乡邢仙龙村实地感受美丽乡村的村容村貌(点击查看全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