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山东警方提醒: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高发 全省一个月发案360余起
  • 山东警方提醒: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高发 全省一个月发案360余起

    时间:2017-06-01 21:29:5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杜洪雷

    据山东省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通报,近期,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诈骗数量猛增,近一个月发案368起,涉案金额1869.5万余元,较上月均有大幅度增长。

    近期发生的诈骗案件均为团伙作案,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剧本”,周密编排,多人“参演”,团伙成员分别冒充通讯运营商、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银行、保险、社保工作人员等设置连环骗局,以涉嫌涉贩毒、洗钱、拐卖儿童等犯罪为由,一步步诱导受害人将钱汇入所谓“安全账户”,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由于“剧情”设计逼真,角色分工明确,受害人很容易被剧情导入,上当受骗。

    诈称涉嫌洗钱 济宁尹某被骗30余万元

    5月21日,家住济宁的尹某接到自称本地公安局的民警电话,称有人冒用尹某的身份证办了一张北京招商银行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让尹某配合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的民警协助调查,紧接着就把电话挂断。

    没过多久,又有一男子打电话给尹某,自称是北京朝阳区公安局 “高警官”。在电话中称有人冒用尹某的身份证办了一张北京招商银行的银行卡,涉嫌与他人洗黑钱。尹某觉得很奇怪,他没去过北京,也没办过这张卡啊?“高警官”继续对尹某说道,如果不配合调查就将其带至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隔离审查”。尹某称自己没有做过违法的事,还要在家里上班,照顾家人,“高警官”说不来不要紧,做个电话笔录即可,但要对笔录保密,不允许告诉任何人,泄密会影响案件的侦破,要付法律责任,并称第二天一早会打电话做笔录。果然第二天,“高警官”打来电话要做笔录,但要求尹某找一个安静的宾馆来做笔录,不能在家中。尹某按照这个“高警官”的要求开始做笔录,把自己的身份信息、资金账户甚至是卡里的金额都一并告诉了“高警官”。

    做完笔录后,“高警官”称需要检察院“胡检察官”给你做财产公证才能洗脱你的嫌疑。几分钟后,自称“胡检察官”的一女子打来了电话,要求尹某把他存折里所有的钱取出来转到“清查官”邓某的卡上,尹某照办将自己存折里的近30万元转入该账户上,“胡检察官”称半小时后开始公证,但银行快下班了,明天再打给你。第二天,这个“胡检察官”打来电话称借给别人的钱也得打到“清查官”的卡上进行“清查”,尹某表示这钱现在要不回来。胡检察官则表示可以借给尹某三万,让尹某再找亲戚借三万一并转过来,但是尹某没能借到钱,这时“胡检察官”挂断了电话,再也没有联系了。尹某很着急,赶紧去114查询电话,发现一开始能查到的三个电话号码,现在一个也查不到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揭秘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骗局

    据山东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常冒充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的公检法人员,编造被害人各类证件被异常使用或莫须有的违法犯罪行为,谎称被害人发往某地的快递包裹藏有毒品或多张身份证、银行卡,涉及贩毒、洗钱、拐卖儿童等犯罪,以及被害人的身份证被冒用、被害人的医保卡被盗刷;社保卡超出报销额度等;打着帮助被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令其将钱款存入指定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核查”、“冻结”;若此时被害人未相信犯罪嫌疑人的恐吓,犯罪嫌疑人会向被害人发送虚假的“冻结管制令”、“通缉令”等虚假文书继续实施诈骗。从被害人电话接通到转账汇款的整个过程,电话始终处于通话的状态,且诈骗分子不断要求被害人不得告诉任何人,包括配偶、子女和警察。

    该类诈骗案件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作案方式多样,作案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先是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然后利用假传票、假通缉令等骗取被害人信任,甚至实施连环诈骗,作案手法不断变化。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单位的真实电话号码拨打被害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即使被害人通过114查号台进行核实,也较难发现其中问题。二是犯罪手段迷惑性强,涉案金额较高。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身份,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说出被害人身份信息,大大增加了被害人对诈骗电话或短信的信任度,并且被害人因欠缺相关法律知识又急于证明清白,容易从思想上被犯罪分子控制。被害人一旦上钩就会被“吃干榨净”,涉案金额巨大甚至特别巨大,经常发生百万元以上的案件。

    牢记警方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对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处理;医保、银行、运营商、快递物流、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绝对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让公民个人上网查询“通缉令”、“逮捕令”;公检法机关绝对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绝对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如若受骗,记清对方电话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即时通讯账号(QQ、微信等)等信息,保留固定相关证据,迅速拨打110报警。

    本报记者 杜洪雷 通讯员 刘贵增 胡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