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亓新华:一心做活姜产业的“生姜书记”
  • 亓新华:一心做活姜产业的“生姜书记”

    时间:2018-05-11 15:34:31  来源:大众网  作者:

    记者 亓竹冉

    在莱芜市莱城区汶河南岸,有一个以生姜著名的村庄――东汶南。这里的生姜曾一度成为进京的贡品,但在本世纪初,却渐渐没落,生姜产业也被他乡逐步超越,村里人甚至弃种生姜。

    然而,逐渐被“冷落”的生姜种植,在2014年底,被一位年轻的“80后”村支部书记亓新华“激活”了。如今,再提起东汶南的生姜,便会有人指着不远处的大棚说:“那些大棚里,都是姜!村里的亓书记,又带着大伙儿把生姜做起来了。”

    就是想做别人没有的

    亓新华查看蔬菜姜生长情况

    5月9日,同往常一样,亓新华8点便来到东汶南村委办公室,村两委成员也都早早来到,核对土地流转费用,将钱物一一点清,交由亓新华核对、按手印。结束村委的工作,亓新华又来到位于东汶南路北的生姜专业种植合作社。

    办公室里,电商部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回复消息;大棚内,村民正在栽种新一茬蔬菜姜。

    “目前,我们已经建了6个专门用于种姜的大棚,”亓新华介绍说,“每个大棚里,会划分为好几块,分不同时段栽种,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年四季都能有新鲜的蔬菜姜供应。”

    大棚里种植的这些生姜,地上部分乍一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内行人看来,却大有不同,一般生姜种植对于行距、株距都有限制,而在大棚里种的生姜,其行间距都相对较小。

    亓新华介绍蔬菜姜的种植

    “我们研制出的新品种姜,不同于普通品种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密植。普通的品种,每亩地仅能种600多斤姜种,而我们的新品种,每亩可种2000斤,产量能达到1万多斤。每1棚差不多可收获2万斤蔬菜姜。”

    亓新华骄傲地说:“我们种的姜,直接不用农药,全部都施有机肥,是绝对的绿色有机姜。从2016年9月到现在,我们已经收了四茬,咱们也跟南方一样,一年两茬,甚至两年五茬都没问题了。”

    在合作社内,2名新型专业农民已经持证上岗,与市场接轨的新型种植方式、越来越灵活的机械化操作,正在为这个农场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现如今,在东汶南村的贫困户也都享受到了合作社的红利。全村28户贫困户,只要有劳动能力,合作社都为其在大棚内免费划出一块土地,种出的生姜由合作社包销。而年龄大的社员,每年都有2000元的保底分红。

    “第一年冬天,由于没摸清生姜的生长习性,到11月份,地温低于20℃时,生姜就开始休眠了,结果那一次一株产量仅2至3两,正常情况下都在1斤以上。第二年,我们就在大棚里安了地暖,让地温始终保持在20℃以上,果然第二年的产量就上来了。自从蔬菜姜收获以来,售价平均在20元/斤,效益非常可观。”亓新华说,“当初我想着,做就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蔬菜姜种植可以说是全国之首了。”

    正是由于亓新华的敢闯敢干,东汶南村在短短4年间,已然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用敬畏传承“生姜文化”

    蔬菜姜栽种

    提起东汶南的生姜种植历史,亓新华滔滔不绝:“我们东汶南村的姜之所以有名,那是因为我们对姜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我们村的人,出姜的过程中,都不能把姜块弄断,完整地挖出来后,用手轻轻地去土,随后在水里用刷子清洗到干净、铮亮。”

    1960年,全国八省二市姜蒜葱规划会议在莱芜东汶南举行;1985年,莱芜生姜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7年8月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诸多的赞誉,令汶南生姜声名鹊起。在东汶南村,生姜的品种有80余种之多,连农科院的人都会到东汶南村来借生姜种。

    东汶南村的“姜王”

    但就是这样一个因生姜而闻名的村庄,在21世纪初,却因村委的不作为等种种原因,让生姜种植面临失传的窘境。

    2014年11月,以亓新华为书记的两委班子成立。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亓新华的第一把火,便是要重振汶南生姜的大名。而彼时的东汶南村,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种姜。

    亓新华看到这种情境,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生姜恢复生机。村两委第一次会议决定:要适应新时代人们的口味,保住老品种、研发新品种,深入发掘生姜文化,打造东汶南村生姜发源地的品牌文化。

    村里种姜经验丰富的老人从村里80多个生姜品种里,挑选出3种姜丝纤维少、辣味素少、芳香素多的品种。亓新华带着3个姜品种找到莱芜农科院,希望能够研发出一种适合做菜的蔬菜姜。

    莱芜农科院对亓新华的想法很是支持,但由于生姜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培育新品种并不容易,亓新华想培育蔬菜姜的希望破灭了。虽然愿望落空,但他的干劲一点也没少,他联合村委承包村里的土地建立农场,成立了合作社。

    2015年8月,一个令亓新华振奋的消息传来了,国内著名生姜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徐坤教授亲自带队,领学生来合作社实地考察,并于2016年8月顺利研制出亓新华想要的蔬菜姜。

    在生姜种植的这条路上,亓新华遇到重重拦路虎,但他始终坚守一颗初心,那就是,一定要保住汶南的生姜品牌,让生姜发源地振兴。

     电商奇才引领产业发展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食惠美”,可以看到数条新鲜农产品的条目,这都是东汶南村农村合作社在售的“宝贝”,在售的时令香椿芽、老黄姜等销量都很可观。

    “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农产品都‘上网’了。做电商的第三个月,就开始每天接1000多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爆款出现。这都得益于我们毕教授把自己做电商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亓新华提起毕学堂,一脸感激。

    2017年之前,莱芜市的电商各自为营,同行之间相互竞争也相互防备。但是,自从亓新华将毕学堂请回东汶南后,电商圈里的氛围渐渐变了。

    2016年7月,毕学堂应邀返回家乡,在此之前,他已经从事电商行业7年,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电商经营技巧。回到莱芜后,经验丰富的他还是遇到了难题,莱芜电商一盘散沙的局面难以改变。

    但毕学堂并没有打退堂鼓,他先与少数电商取得联系,无私将自己做电商的经验传授给他人。后来,毕学堂身边的电商越来越多,从3个人开始,到后来100多人,大家在毕学堂的教授下,渐渐凝聚在了一起。如今,在东汶南村,每周一堂电商课已成为传统。很多人在毕学堂的帮助下,网上店铺越做越好,据亓新华介绍,隔壁村的夫妻店每月收入都能达到2万元。

    随着合作社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农庄的电商已在市里建了办事处,如今,办事越来越热闹了。

    在政府的支持下,毕学堂也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电商学校,能将自己的电商经验教给越来越多莱芜人,这让毕学堂既高兴又有压力,“我现在能回家施展拳脚,主要还是亓书记信任我,”毕学堂说:“我就是东汶南人,回农场来是为老家做贡献,我也很乐意回来。”

    面对毕学堂的感恩,亓新华摆摆手:“主要是你有本事,我们正好缺像你这样的人才。多亏你回来了,我们的电商才变得这么红火!”

    说到未来的打算,亓新华说:“下一步,我们将以生姜为龙头,以发展蔬菜姜为主,生产生姜系列产品,如姜糖、姜茶等,以电商为主导,将农产品都销售出去。除此之外,我们还想跟市里合作打造出一个平台,实现在莱芜市集中接单、分散发货,让大家一块富起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