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与生命的抗战③丨农业科学家盛亦兵:他是山东最高的那棵劲草
  • 与生命的抗战③丨农业科学家盛亦兵:他是山东最高的那棵劲草

    时间:2017-05-10 23:12:31  来源:齐鲁网  作者:韩妍妍

    齐鲁网5月10日讯(记者 韩妍妍)山东是全国的畜牧大省,奶牛,羊,肉牛的存栏量全国第一,可是优质的牧草却缺口巨大。为了减少进口苜蓿的量,盛亦兵带领团队不断钻研。贾春林是山东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也是盛亦兵团队的一员,每次去田间试验的时候,他都会牢记盛亦兵对他的叮嘱。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春林说,“在做田间试验的时候,盛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用铅笔,如果是用钢笔或者圆珠笔的话,碰到下雨天或者流汗把数据洇了,咱的实验就白做了。 ”

    从农科院组建牧草创新团队,贾春林就跟着盛亦兵研究牧草。当时90年代初期,传统的养殖业以“耗粮型”的猪禽为主,牛羊等食草型家畜只占到20%左右,而这些食草型家畜的主要喂养模式以“秸秆+精料型”为主流。可是盛亦兵觉得,草食家畜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相对来说相对差一点,为了提高肉牛和奶牛的质量,近几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干草136.5万吨,其中进口苜蓿草总计121.3万吨,山东省进口量为15万吨。现代牧业(汶上)牧场有限公司养殖场长徐莹说,“一头牛一年平均要1.4吨的苜蓿,正好是一亩地的产量,所以对我们这种万头牧场,种植面积是远远不够的。”

    山东省畜牧总站副站长翟桂玉说,“草比粮贵,小麦的进口价大概是299美元一吨,而苜蓿草的价格高达336美元一吨。”如何研究出高产优质的国产优质牧草品种,迫在眉睫。盛亦兵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改良,提高单株蛋白质的含量,满足牛羊的适口性。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春林说,“我们的仪器设备也比较简易,这两台仪器是十几年前我们用来测牧草的粗蛋白、粗纤维这些主要指标,但是更多的选育,还是盛老师带着我们去田间一遍一遍的反复的去观察、去记录。”

    有一次选种试验,眼看就要收获了,可是一场大雨,地里的苜蓿倒了一大半。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国良说,“当时我以为,这些苗大部分都死了,就锄掉重新做吧,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们在耐涝的状态下,选出苜蓿的新的品系。”

    2014年,“鲁苜18”通过山东省审定,粗蛋白含量达到21%以上,消化率RFV达到140到150之间,和国际最高水平的苜蓿品种相当,并在东营、济宁、滨州等地开始推广。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青川告诉记者,“这个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我们农业结构的调整、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撑我们山东省奶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营市畜牧局副调研员于景花说,“从品种的选择,种植模式的探索,到牧草的综合利用,他都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现在我们的牧草种植面积55万亩,万头奶牛场55处,平均的产奶量9吨以上,也就是说东营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一个奶源生产基地。”

    有了优质的品种和示范推广做支撑,去年,山东出台文件扩大粮改饲种植试点,到2020年,全省优质牧草(苜蓿)10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苜蓿等优质甘草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济宁市汶上县老孟农场负责人孟建告诉记者,“看一个这个草的厚度,你可以看一下我翻开啊,从这个草的厚度来看一点都不小,并且从它的叶片上来看,叶片的保持度;叶片越丰富,他这个营养程度越高,蛋白含量越高它的价值就越高。目前我们在良田种起来的这个苜蓿呢现在品质基本能达到替代进口,可以说以后的市场空间非常非常大。”

    盛亦兵说,“我的重点落在什么上面呢,培养出优良的品种,加上配套的栽培技术,给农民带来收益,而且要带来好的收益。”于景花说,盛亦兵老师确实是一个奔跑在田野上、服务在火候上的一个工匠、牧草大师,是一个难得的农业科学家。”

    【短评】做一棵坚韧的劲草

    在意气风发的年龄,却罹患绝症。患病这些年,不定期发作的病症就像一块重重压在盛亦兵身上的顽石,坚韧不屈,勇敢无畏,他就像一棵打不垮、摧不残的劲草,硬生生地从石缝中间挤出来,骄傲地生长着。老乡们说,他就是山东最高的那棵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