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寿光村民建公益书院 打造免费看书场所
  • 寿光村民建公益书院 打造免费看书场所

    时间:2017-05-05 23:35:58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村里老屋变身“文艺范”书院

    寿光一村民建造公益书院,打造免费看书场所

    在寿光田柳镇王高东头村出现了一座先生书院,是用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处老土坯房改造而成,而且满屋的画作、怀旧的摆设,让这座斑驳的老屋呈现出了新鲜的“文艺范”,也让这座失去了本身价值的冷清老屋,成为了全村看书读报的新场所,再次发挥出新的价值。

    村里没有阅览室

    村民辞职回家建书屋

    田柳镇王高东头村位于寿光市北部,而先生书屋就位于村子偏东的位置上,由于门口都是建的二层小楼,看不出与其他人家有什么不同,进到院子里面,才会发现是一处“文艺范”十足的书院。书院的主人王之明今年刚满60岁,曾在镇上做过会计,后来在寿光一家知名企业做财务总监,正值退休年龄的王之明本可以继续工作,却因为儿子王军的一个建议,辞职在家建造了这所公益书院。

    王之明的儿子王军是先生书院的创始人,第一家“先生书院”在云南省的梁河县,成立于2015年11月28日。梁河是典型的农业县,距昆明约700公里,距中缅边境仅有几十公里。城里没有电影院,报纸、书籍多为党报党刊,唯一的书店却在卖鞋子,成千上万的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匮乏里。这种匮乏让王军决定开办先生书院,要“把最好的文化艺术传播到最偏远的地区”。如今,王军已经在云南德宏两盒县、曲靖等地见了好几所先生书屋。

    2017年春节的时候,王之明一家到云南过春节,并去看了儿子在云南的书院,在儿子的鼓励下,王之明决定回家辞职建书院,地址就选在自家的老屋,当初没有拆掉老屋是想着老父亲不在了,留着老屋好有个念想,没想到现在还派上了用场。“村里没有阅览室,乡亲们也不怎么看书读报,光顾着挣钱。”王之明说,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必须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大家读读书,除了挣钱,文化和艺术也不能缺少。

    过完春节,王之明从3月11日就开始了对老屋的改在,所有的设计都是有儿子王军负责,一个多月的时间下来,

    一辆大金鹿换来的老屋

    变成“文艺范”书院

    5月4日,一场春雨过后,院子里的青草显得格外有生机,与一旁斑驳的老屋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用来建书院的老屋有70个平方,加上约70平方米的院子,这就是先生书屋的全部。老屋是王之明父亲留下来的。“当时我父亲是县委干部,单位给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卖了150元盖的这所房子。”王之明说,老屋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土坯房,总共四间,虽然已经40多年,依旧非常结实。记者注意到,房子每堵墙都厚达半米。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改造,老屋可谓改头换面,拆掉了部分老瓦,换成了透光非常好的玻璃天窗,部分墙面也进行了粉刷,东屋的南墙整个用一堵玻璃幕墙进行替换,而且底部一只大鱼缸,使得整个屋里十分透亮。

    院子里挖出一个圆形的鱼池,周围则是种满了青草,一旁摆着用老树墩子做的茶桌,上面摆放着茶具。王志明说,虽然自己不喝茶,但是要给来读书的人提供喝水的地方。

    屋内的家具则是老式的木质家具,年代感十足,老式的电视机、上世纪70年代的缝纫机和一个老式大木箱,再加上几把椅子,成了屋里为数不多的陈设,一旁的小书架上,摆放着百余本图书,数量随不多,但种类比较齐全。除此之外,屋内挂满了王军的画作,使得整个屋子充满艺术气息。

    欲募捐两万本书

    打造免费看书场所

    5月4日,来自周边乡镇和寿光市区的不少市民来到书院参观,侯镇的一位张先生看后说,过几天整理一些家里闲置的书籍带过来,送给书院。

    王之明和儿子王军也发动网友捐书。“起初改造房子很多人捐钱,可以说是众筹吧”。王之明介绍,当初改造房子是花了将近五万元,其中两万八千元就是大家众筹的,有捐一块钱的,也有捐两千的,最后自己掏腰包了两万多元,把这个书院改造完成。

    “现在就是缺书了,目标是两万本书”王之明说,很多人得知有这个书院以后主动联系他表示要捐书,首批百余本是潍坊科技学院送来的,定做的三个大书架就送来了,还有书桌和板凳后面也会陆续配齐。

    说道今后书院的发展,王之明说书院唯一的成本可能就是他买的茶,今天也会一直免费,让村里的老少爷们有个看书和聊天的地方,尤其是给孩子们有个看书的地方,更多的接触到外界的文化和艺术,他也愿意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场所,免费提供茶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晓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