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来自全国中蜂产业发展论坛的忠告——“甜蜜事业”存隐忧
  • 来自全国中蜂产业发展论坛的忠告——“甜蜜事业”存隐忧

    时间:2018-10-09 16:09:4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近日,全国第五届中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五峰县举行。三年来,五峰中蜂产业规模年增长超过50%。去年,五峰被确立为湖北唯一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

    中蜂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为何我国当前蜂蜜产量大,质量却堪忧?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保种:忌从外地盲目引进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在中国养殖历史悠久。因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地、蜜蜂授粉有利于农业增产,近年来中蜂产业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也带来隐忧。”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说,中蜂有很多品种,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其他地区的品种,导致品种混杂,病虫害多发,优良基因变异。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和绍禹也有同感。以云南为例,当地中蜂有3个品种,有的农民将滇南中蜂引入云贵高原,导致病害多发。分析原因,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所长薛运波认为,不同蜂种之间的竞争很残酷。中蜂个头小,竞争不过意蜂,引入意蜂就会导致野生中蜂种群萎缩。

    和绍禹介绍,近五年来,我国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和“良种工程”。但当前我国还处于中蜂保种阶段,各地应以保护本地中蜂品种为主,逐步选育优良品种。目前,我省将神农架林区设为中蜂保种区,禁止其他蜂种进入。有的主产县也采取措施,控制一定范围内的中蜂品种,避免其他品种混入。

    湖北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黄兆新分析,蜜蜂采蜜半径在1公里范围内,蜂农宜在蜂场半径30公里范围内,引进中蜂母体。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张学军提出,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中蜂品种资源宝库,建议片区内71个县市都设立野生蜂种资源保护区。

    扶贫:避一哄而上管理粗放

    经过三年发展,五峰已有2008个贫困户养殖中蜂,今后两年,还将有2000个贫困户靠养蜂脱贫。“政府引导产业扶贫时,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和绍禹说,在云南某县调研时,该县一名干部张口就说,要将中蜂发展到25万箱。和绍禹劝他控制规模。“一定区域内的蜜源是有限的。”和绍禹分析,2.5公里采蜜半径内,养100箱蜂,每箱可采10斤蜜。养200箱,每箱只能采5斤蜜。如果养到300箱,很多蜜蜂将无法存活。

    黄兆新提出,湖北山区多为野生蜜源,蜜源承载量低,政府不能片面强调发展规模,而忽视养殖规律。

    拿出一张照片,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周冰峰说:“下面是猪圈,上面就是蜂箱。这样产出的蜜,大肠杆菌很可能超标。这种粗放的养殖模式,在全国广泛存在。”

    和绍禹团队对全国66个样点1877个蜂群进行病毒感染调查。湖北的调查显示,神农架、恩施未发现病毒感染,另外三地则不同程度感染。“这些数据表明,中蜂除非没有病症,一旦发病就会在区域内迅速流传,损失难以估量。”

    和绍禹建议,中蜂要采取“健康养殖”模式,先小规模试点再逐步推广,并系统地培训农民,实现蜂场建设规范化、蜂群管理科学化、蜂病防控区域化。例如五峰就是先开展试点,培训农民养殖技术,再逐步分区域、分时段扩大规模。

    转型:走出高产低质怪圈

    怎样的蜂蜜才是优质蜂蜜?周冰峰形象地解释:把蜂蜜往下倒,能堆积起来的是优质蜂蜜,会砸出凹坑的是低质蜂蜜甚至假蜂蜜——因为含水量大。“当前大量低质蜂蜜充斥市场,整个行业陷入了高产低质的怪圈。”

    五峰万绿蜂业公司负责人张传华无奈地解释,中蜂产蜜后,到15天左右蜂蜜成熟,中蜂会给蜜室封盖。有的农民不等到15天就提前采集,采空后中蜂又会产蜜,产量由此大增。未成熟的蜜含水量高,必须借助浓缩机加工。这样的蜜品质低下,极易发酵变质。“低质蜂蜜涌入市场,消费者无从分辨,生产优质蜜的农民,因成本高、产量低被挤出市场,”周冰峰说,“这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按欧盟标准,只有不能从中抽取或加入任何成分的蜂蜜,才是优质蜂蜜。与会专家交流认为,我国的优质蜂蜜,至少要成熟15天以上,含水量低于18%,不得检出药残和农残,无污染无杂质。“养殖方法的提升,高端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认知的改变,都需要长期的过程。”周冰峰说,如果国内中蜂产业不主动转型,从业者不带头提质,仍满足于高产低质的老套路,蒙骗消费者,中蜂蜜的市场可能被国外产品取代,中蜂产业也无法走向未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王登府 杨威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