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重阳节特别策划|哦,这群可爱的“80后”
  • 重阳节特别策划|哦,这群可爱的“80后”

    时间:2019-10-08 21:28:36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赵同增 河南日报通讯员屈会超

    10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02室,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正对着电脑聚精会神地工作。他,是81岁的退休教授高明乾,国庆假期,他除了10月1日上午在家收看阅兵仪式,剩下的时间基本都交给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

    “新书在年底前要正式出版,我得再多检查几遍。”虽然有面肌痉挛、老年手颤等病症,高明乾仍坚持用3年多完成了《河洛方言通释》,通过近23万字和301幅手绘形象图等,记录了102种动物、130种植物、109种器物和66项人文觅踪,注释方言1192条。

    退休20多年来,高明乾把生物学与古代文学、语言学、音韵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完成了《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植物古汉名图考》等十多本专著,还参与编纂《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为这一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作出了贡献。

    目前,高明乾正与出版社共同谋划,准备用图书“穿越时空”,生动呈现《诗经》等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草木鸟兽,唤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刚过80岁,是个‘80后’,我的干劲足着呢!”高明乾说。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在河师大,还有一大批像高明乾这样可敬可爱的“80后”。

    83岁的曾祥芹教授,专注于实用文章学和汉文阅读学研究,平均每年一本专著,高产又高质。今年3月,他用时5年完成的100多万字的《曾子文章学》(全两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81岁的吕友仁教授,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疏与注的关系研究》,以10篇论文作为阶段性成果、43万字书稿作为最终成果,成为同批次315个项目中仅有的15个优秀项目之一。

    86岁的退休校医梁声翕,从1996年开始,将为数不多的退休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已累计捐出40余万元。

    84岁的张庆芝教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团的一员,多年来活跃在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也在持续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不断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徐国治、魏天俊、包月昭……河师大党委书记赵国祥介绍,该校900多名离退休教职工中有240多人的年龄在80至90岁。这240多名“80后”中,又有超过100人或坚持科研教学,或为学校发展奔走,或投身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为啥河师大有这么多可爱的“80后”?

    据了解,河师大每年划拨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离退休教职工的活动条件,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专门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开辟了舞蹈室、网球场、门球场等室内外活动场地;聘请新乡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开设了合唱、绘画、太极拳等课程,组建了18个娱乐团体;建立了14个党支部,让离退休党员定期不定期参加组织生活,经常接受组织教育、感受组织温暖。

    “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思想上关心,让我们这些老教师心情好、身体好、觉悟高,有能力有意愿继续发挥余热!”年近七旬的渠桂荣教授同样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她认为,思考和工作,是河师大“80后”群体健康长寿的秘诀。

    “我要向他们学习,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不断为社会创造价值,将来也像他们一样成为可爱的‘70后’‘80后’‘90后’。”渠桂荣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