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驻村第一书记拿出电脑帮忙开微店30万元销售额和村民挂钩了
  • 驻村第一书记拿出电脑帮忙开微店30万元销售额和村民挂钩了

    时间:2020-07-04 18:37:14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作者:

    ▶村里环境越来越干净漂亮。

    罗军(左)走村入户

    ▶走山路,白鞋子沾满了泥巴。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来说,如何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推动精准扶贫?

    “生活更有奔头了。”16日,丰都三建乡蔡森坝村,31岁的村民倪天凤发完货,看着货品远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去年,她成立起微店,自己有了工作和营收不说,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这一切,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罗军和村两委的帮扶和支持。

    从大学里一名普通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罗军的身份有了改变,皮肤也不再白净,变得黝黑,但他心里觉得驻村工作充实,自己也成长许多。“与村两委形成合力,帮助村里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村里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

    放弃周末休息

    融进了大家庭

    “麻辣鲜香的丰都麻辣鸡、养生美味的风萝卜、清香甘醇的青龙茶叶,各种优质特产等着你哟!”13日晚,丰都县三建乡蔡森坝村第一书记罗军作为“扶贫干部主播团”之一参与直播,他热情洋溢地介绍,吸引不少观众购买。

    罗军今年39岁,是西南大学助学中心主任,去年9月受组织选派,来到丰都三建乡蔡森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说实话,刚开始,我心里还真的有点忐忑。”罗军告诉记者,虽说自己出生乡镇,成长在乡镇,也干过农活,但是,还真没有从事过农业和农村工作,也没有认认真真和农民打过交道,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从头再来。

    村民老熊记得,罗书记来了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门,和他拉家常。

    最近身体好不好?家里有不有困难?娃儿申请资助没得?这些关切的询问,让老熊心里暖暖的。“别看是闲话家常,其实是在问我们有不有困难,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老熊说。

    对扶贫政策不了解,罗军就学习重要讲话,学文件,问领导,问同事;对村情村貌不熟悉,就爬坡上坎,走村入户;对项目产业不明白,就去到田间地头,逐一搞个清楚。

    就这样,通过120余天的努力,放弃周末休息,罗军渐渐融入了蔡森坝村这个大家庭。

    “口袋书记”带头

    人居环境改善

    熟悉村里情况后,如何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让乡亲们增收,成为罗军工作的重心。

    蔡森坝村位于三建乡双鹰河流域中段,距离丰都县城38公里,对这个大山里的村子来说,虽然已经有了柏油路,但是,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并不容易。最开始,乡亲们思想没有转变,不理解,干部工作也无法推动,“每次检查,我们村都垫底”。

    怎么办?

    他把驻村工作队召集在一起,汇同村两委,大家反复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广播宣传、开院坝会、建微信群宣传、搞清洁户评比……引导村民正确认识环境卫生重要性的同时,联络公益性岗位,清扫山间河道,清除存量垃圾,维护主干道日常清洁卫生。

    同时,包括他在内的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也统一行动起来,发挥示范效应,经常随身携带火钳和垃圾袋,发现白色垃圾,就带头捡拾。

    “我们还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不随地扔垃圾的意识,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影响家长、改变家长。”罗军说,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子里的人居环境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村民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存量垃圾得到基本清除。

    现在,走在村子里,道路上很少垃圾,干净的柏油路蜿蜒在乡间,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画。

    推进产业发展

    帮村民开微店

    在大家努力下,蔡森坝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是,产业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罗军的工作,就是督促工程进度。“每天都要督促工程进度,有时候打电话催,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次。”罗军说。

    如今的蔡森坝村冷水鱼养殖基地,不仅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引入的鱼类也开始规模化养殖。罗军告诉记者,冷水鱼养殖基地是以“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项目将按6:3:1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农户占30%。“通过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可带动当地338名村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当地一直在探索电商平台发展,得知村民倪天凤想发展微店,罗军表示支持,又是拿出自己所用的笔记本电脑,又是联系村两委,张罗着为她的店找地方。“我们村还没有一个这样的电商平台,互联网时代,村里的农副产品要走出去,产业要增收,离不开它,电商平台发展好了,还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我当然要用实际行动支持。”罗军说。

    很快,倪天凤运营的网上微店开了起来,主营鲟鱼、麻辣鸡、土鸡、土鸡蛋、高山牛羊肉等。

    出圈带货

    首个微店带动全村

    翻开罗军的微信朋友圈,常常在为微店宣传宣传,文案极为吸引人。

    “绿色产品来了!”

    “哪家的麻辣鸡好吃,一样来一只,试了才知道!”

    “鲟鱼,麻辣清汤都好吃,电商平台直接下单!”

    ……

    “我原来的朋友圈多数是一些同学和教师,让他们知道,相当于微店也走出大山了嘛。”罗军介绍,这样的“出圈带货”,让更多人知道微店的同时,也增加了微店的销量。现在,不少教师都是微店的长期顾客。

    除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宣传,在一些采购会和展销会上,罗军也不遗余力推荐村里的第一个微店。

    在大家的努力下,目前,微店的销量不错,总销售额已经接近30万元。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微店,倪天凤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和这么大的销售额扯上关系。”她说,自己和丈夫都还年轻,本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但前些年,父母生病,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俩没有外出。开微店之前,她在朋友圈里卖卖东西,生意并不好。现在,微店的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她觉得这份工作有意思极了,更有奔头。

    记者了解到,微店上的所有农副产品都是倪天凤从村民手里收购的,可以帮助村民解决销路问题。现在,顾客对土鸡、土鸡蛋的需求量大,倪天凤还买来一批母鸡,赠送给周边的贫困户,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养殖。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