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如何从创建之初“点”上的突破,进一步在各层面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推动“面”上的整体发展?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大框架下,发挥好民间组织的优势,实现文化传播工程的共同打造、文化外宣通道的共同拓展?“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在沪成立一年之际,上海市文联开展长达一个月的“打造长三角文艺事业发展新格局”调研,通过个别访谈、走访调研,征询四地文联、协会、市(区)级文联的意见和建议,提炼经验成果,查摆问题瓶颈,提出举措设想,以“一本书”的厚度探索可持续的区域文艺发展模式。
打造区域一体化展示平台
去年6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文联联合成立“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旨在打造区域一体化文艺展示平台、文艺创作平台和理论研究平台等“三个平台”,推进艺术门类的组合联赏、艺术项目的共同打造等“九项举措”。一年来,在“联盟”推动下,四地戏剧、舞蹈、曲艺、音乐、摄影、文艺评论、电影等7个艺术门类相继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戏剧发展联盟、戏曲合作联盟先后创建浦东新区川沙镇“长三角戏剧联盟项目基地”和江苏太仓华丽菲尼克斯创作基地。四地市(区)级文联也纷纷行动起来,闵行区文联与浙江省衢州市文联,长宁区文联与浙江省杭州市文联及江苏省南京市文联,金山区文联与嘉兴市文联等,都在合作共建中实现共赢。
围绕打造长三角文艺大码头、大源头的目标,“联盟”依托“上海之春”、“白玉兰”等重大品牌,打造区域一体化展示平台。戏剧发展联盟组织举办“东方之韵·剧荟江南”长三角地区梅花奖、白玉兰奖演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沪苏浙皖农村、工厂、部队、学校和社区演出。今春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增设“长三角合作板块”,音乐发展联盟和舞蹈发展联盟分别组织四地艺术家创作、演出《“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音乐会》《大江入海流——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等,前者还开展苏浙皖巡演。今年5月,应奥地利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联盟”组织沪苏浙皖艺术家参加“锦绣江南——2019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向驻联合国的外交使节、国际机构高管宣传介绍江南风光和地域文化。
一些尚未成立联盟的专家协会,也主动将品牌活动向长三角地区开放,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上海民协的“浦东曹路杯”长三角故事邀请赛,宝山区国际民间艺术节、金山区文联的“朱泾杯”长三角花灯艺术展演等,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理念深入人心。
团结凝聚最广泛文艺力量
上海市文联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任务和要求,对“联盟”运行模式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力求尽快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集成资源、打造品牌、培养人才、拓展市场的具体举措,构建形成以“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为引领,各艺术门类“联盟”为中坚,市(区)级“联盟”为基础,大量实体“基地”为基石的组织构架。
“有的项目或尚在摸索阶段,或尚未推出具体举措”“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文化领域已达成了不少共识,但受限于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设置行政壁垒等问题,优秀人才、优秀剧目作品区域流动不畅的现象仍时有出现,跨省市的创作、演出也缺乏可持续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各地举办的活动多以尝试为主,零敲碎打、不成体系”……一个月走遍沪苏浙皖,每个小组成员的笔记本都记得满满当当,在扎实缜密的调研中,如何以创新思维尝试跨区域的合作方式,细化制度设计,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的具体措施逐渐成形。
“加快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表示,“联盟”将科学设计年度会议制度,商讨形成年度工作计划,重点项目及时纳入各层级文联、协会年度预算,“进一步提升‘联盟’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能力,重点强化执行能力和指导能力,以‘联盟’全面引领、各艺术门类及市(区)级联盟分类指导的运行模式,形成集聚效应。”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围绕这些重大主题,结合目前正在推进的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行动计划,“联盟”围绕“江南文化”主题,组织各艺术门类创作骨干分赴沪苏浙皖采风,对特色艺术、代表人物、文化品牌、创意案例等进行了初步研讨,增进了四地艺术家之间的专业交流,积累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
顺应融合跨界趋势,“联盟”不囿于文艺发展小圈子,将主动出击,探索文旅、文商、文体、文教、文创等多种路径。用尤存的话说,“推动单一、单向的创演模式向多元、多维创演方式的转变,跨界融合资源,打造品牌项目。”“联盟”汇聚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等协会专家资源和创作力量,进一步推动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扩大优秀剧目和新人新作在长三角的辐射延伸力度。“团结凝聚最广泛的文艺力量成为长三角文艺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记者 诸葛漪)
原标题:走遍沪苏浙皖,市文联调研探索长三角区域文艺发展模式
打造长三角文艺大码头大源头
团结凝聚最广泛的文艺力量成为长三角文艺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