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昨天受聘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们,在会议现场就一体化发展中的多个关键词作了生动解读,还结合他们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为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更高质量”意味着更新内涵、更高寓意
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于“更高质量”这个关键词,专家们进行了深刻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进入新时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定要从中国的大格局变化中去观察、理解,现在的一体化发展有别于过去,过去更侧重的是聚焦传统的生产要素,比如长三角此前的合作偏向于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而现在将更多聚焦创新合作、科技合作、人才合作,打造新的产业高地,在全球经济版图重塑中扮演新的角色,“更高质量的一体化相较于过去有更新的内涵、更高的寓意”。
当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都有发展的鲜明优势,也存在着短板。比如说,上海的创新能力、产业高度、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势明显;而江苏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浙江则是民营经济发达,被称作“块块经济”,每做一个产品规模就非常大;而安徽则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两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正因为不一样、有差异,才有了合作的基础。
王一鸣表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素的集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形态,而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部分是城市群。比如说,美国纽约湾区,就是一个城市群形态,还有日本的东京湾区、英国的伦敦经济中心大都市圈等也是城市群形态。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科研机构、人才都聚集在这些城市群形态当中。未来,长三角城市群也将参与全球竞争。
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振华这样理解“更高质量”,他说,这是在一个新的背景下,站在更高站位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扎实举措,推进一体化的视野、格局、前景与以往相比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里面已经深入涉及解决一些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政策如何进一步协调,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互联互通,如何进一步减少长三角区域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等。除了具体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还有更多实质性的组织机制的建设。比如,长三角合作办公室进一步推进专项规划制定,成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等,这些都是新措施,将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在全新时空版图理解“世界级城市群”
伴随着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未来,长三角将以“世界级城市群”的姿态亮相国际舞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陈晓剑说,可以用生动的“蜘蛛结网”来比喻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态。蜘蛛结网有这样三个特点:结网、联网又密又细;有自我修复能力;有很强的汇聚和捕食能力。未来长三角要在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公共服务、协同联动以及交流合作方面的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密、加细、联结成网,使政策有温度,城市有温暖,成为中国创新驱动的新的增长极。
陈晓剑说,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灯塔效应”。科技的价值实现往往是跨城市、跨区域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长三角一体化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供了战略可能和物理空间。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来看,重大科学技术突破越来越需要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依仗大型科学仪器、跨学科团队的合作。如今的长三角,集聚着诸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一批一流大学,也正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张江国家实验室、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及之江实验室等多个综合性、多学科的一流研究基地,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合作、联合创新,打造“创新核反应堆”。
“世界级城市群”还要发挥人才的“蜂聚效应”。那些处于创新核心位置的高层次人才在意的往往是: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能否快速搭建创新创业团队,以及所在行业的生态圈等。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当地聚集着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校83所、国家级实验室5个,位于湾区的硅谷集结着100万以上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几乎引领着当今世界每一次科技产业变革。而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所要对标的,正是这样的“创新源头”。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吴越则从另一个视角聚焦“世界级城市群”。他说,要突破空间概念来理解城市群。伴随着高铁急速发展,时间和空间距离都发生了改变,比如从浙江到安徽黄山,原先需要8小时,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小时,这等于把黄山“搬”到了苏州的位置。他说,现在的发展思路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时间距离结构版图,而是要从更高层面来理解,要有全新的概念。新的城市群中,有的地方看似物理空间很远,但时间空间却很近,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原本“欠发达”地区就不用急着走过去大开发、大建设的老路,而应从全新角度考虑互补性生存。
围绕高质量发展“更新”管理体制、协调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雯,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席专家。她认为,下一步更重要的就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要求,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措和协调机制。比如,引导地方创新,在强化自身特色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协作分工,引导各城市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找到适合发展的重点与方向,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形成合力基础。
此外就是协调机制。陈雯建议,建立一个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她说,原来做很多项目的合作,常常会听到“你应该给我做什么,我应该给你做什么”,其实所有合作,大家都要付出,也都要有收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际上给了一个大家能够沟通协商、互助互补的最好平台。大家要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去执行计划、达成目标。
对此,王一鸣补充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书写新的篇章,在新的发展阶段势必会涉及很多新的变化,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我们的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建设、要素配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素流动如何更加顺畅,要素怎样更加有效配置,等等。